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
[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爵:大摆筵席。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
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2分)
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有时,(2)同“饲",喂养(3)面对(4)担心
2、(6分)
(1)想与普通马一样尚且都达不到,哪里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这就是世上得不到(失去)贤能之士的原因。
3、(2分)托物寓意善求士
4、(4分)命运:“千里马”才能被埋没,得不到任用,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还饱受各种屈辱;“宁戚”得到齐桓公的赏识和重用,实现了抱负与价值。
认识: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伯乐”对“人才”非常重要。
[乙]文参考译文: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政务。朝中的大臣争相向齐桓公说宁戚的坏话:“宁成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吧,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贤人,再重用他也不为迟呢!”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做,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因为一般人常是斤斤计较那些表面的、鸡毛蒜皮的缺点,而忽视他本质好的一面,如果听信了这些人吹毛求疵的话,那真正有才有德的人就得不到重用了。”于是连夜点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一。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日:“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__________
(3)安能空其郡邪安:___________
(4)不为虚语矣为:___________
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B.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C.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D.伯乐知马/遇其/人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画横线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等同,一样(2)才能、才干(3)怎么(4)算作,算是
2、(3分)C
3、(4分)
(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
(2)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了。
4、(4分)
(1)指狂妄无知(埋没人才)的决策者。
(2)不是没有马,而是没有良马。
[乙文参考译文]“伯乐一经过冀北的郊野,马群就空了。”冀北的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够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所说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伯乐识马,遇到好马就把它挑了去,马群中就无法留下好马了。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楚之逐臣:即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策:_________
(3)不为无人而不芳芳:_________(4)来岁不改其性也岁: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兰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同“现”,表现(2)马鞭(3)发出香味(4)年
2、(6分)
(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兰)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中,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3、(2分)一食或尽粟一石兰甚似乎君子
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之情。[乙]文表明了作者遭受外界残酷环境的摧残也不改变自己本性的人生态度。
[乙]文参考译文: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仍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节选自《责治通鉴·唐纪八》)
[注]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唐代官员。致治:治理国家达到大治。正:只。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虽有名马故:_________(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4)岂借才于异代乎岂:_________
2、请把下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用“________”比喻有才能的人,[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4、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因此(2)有时(3)同“饲”,喂(4)怎么(难道)
2、(6分)
(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3、(2分)千里马各取所长
4、(4分)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答出一点即可)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答出一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__________
(3)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以:________
(4)涓人对曰对: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两文都借于里马表达了作者的人才观,但在写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以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为主。(2分)
4、[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并列(2)同“饲”,喂(3)用(4)回答
2、(6分)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3、(2分)议论记叙(叙述)
4、(4分)[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乙]文参考译文: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待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武帝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节选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注]奔踶:狂奔乱踢,指不驯服。跅弛:放纵不羁。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2)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或: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_________(4)亦在御之而已御: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中心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0请简要概括[乙]文中的武帝和[甲]文中的“食马者”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2)才能、才干(3)有时(4)驾驭
2、(6分)
(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
3、(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3、(4分)武帝渴望发掘人才,并重用人才,希望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而“食马者”却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使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乙]文参考译文: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