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商鞅的改革在那个时代并没得到很多人支持,尤其贵族为了既有利益不愿意商鞅进行改革。更有世家贵族提出“祖宗之法不可违”的口号。然而秦孝公却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放手让商鞅去改革,为此,自己不惜退居幕后。就连自己的儿子犯了法,秦孝公都没有让商鞅手下留情,可见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决。
那么,为什么当时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孝公会在反对声中选择支持商鞅的改革呢?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秦孝公和商鞅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其实这与秦国的落后以及商鞅所推崇的法家理论有着重要关系。
01秦国太落后
秦国的祖先本身也是蛮夷出身,因为帮助周天子放牧马匹有功,才得以封赏诸侯。秦国所处地理环境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彻头彻尾的边境地区,土地荒芜,人口贫瘠,而且周围都是凶悍的游牧民族,农业生产方面也是毫无建树。
周天子迁都东迁洛邑时,秦国的先祖秦襄公派兵保护周平王迁都有功。周天子论功行赏,分封了西戎附近的一些土地给秦国的先祖,也就是岐山以西的土地,也即是西周都城镐京(长安)及其周边的地区,并且分封他为诸侯国。
从此,秦国从一个附属国变成了诸侯国的存在。由于秦国地处边陲,发展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是缓慢的,东方六国也常常视秦国为边陲蛮夷之族,还常常欺负秦国。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秦国没有很多羁绊,在前行时可能也更有力度。
在“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富国强兵,用“李悝变法”(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的改革变法,政治上废除贵族特权,选拔任用贤能的人,赏罚严明,经济上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得魏国快速起飞,一举成为当时综合实力最强诸侯国,后来名将吴起,占领了河西之地,并重新命名为西郡。
图丨春秋初期秦国位置人们常说“穷则思变,变则思通”。秦国落后的体制和生产力水平给了变法很大的困难。历代很多君王也因此放弃。可秦孝公却孤注一掷,决心做些不一样的成就。凡事皆有两面性,秦国偏僻和经济落后,客观上代表着封建守旧势力并没有东方六国般强大。这样改革的阻力反而会小一些。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商鞅变法已拉开帷幕。
02秦孝公是位有远大志向的君主
秦孝公嬴渠梁是秦献公的第二个儿子,在公元前年继位。秦献公向先祖学习,毕生致力于秦国的国土开拓,但是因为秦国的对手是强盛一时,并且在战国时代率先进行变法运动的魏国,秦献公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到真正强大秦国。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秦献公将重点放在变法而非扩张上,结局可能会有所不同。
即使这样,自诩为贵族的东方六国还是从来不把秦国放在眼里。好在秦孝公也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知道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差距,为了使这中间的差距消失,让秦国凌驾于东方六国之上。
秦孝公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他发现光靠自己国家的有才之士还不足以让秦国变得富强,于是他开设招贤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无论贫穷富贵,出身如何,只要能辅佐他将秦国发展成为能与东方六国争雄的国家,他都愿意去接纳,因此商鞅才投奔到了秦国,在公元前年商鞅在秦国彻彻底底的进行了系统改革。
如果大秦帝国落后,但是没有一位奋发向上的君主,那么也不会有人来支持商鞅的变法,恰恰这个时候,商鞅遇到了远大志向秦孝公,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伯乐一样。反之,如果秦孝公无法慧眼识珠,就像魏惠王一样漏掉了商鞅。那变法也不可能大获成功。
在机遇来临前,时刻不忘持续性成长。这样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接得住,才能无愧时代赋予的最好礼物。
03商鞅法家理论被秦孝公赏识
商鞅原本在魏国从政,谋求发展,但是因为魏国本身人才数量足够多,且商鞅主张的法家理论过于激进,导致魏国的国君不愿意重用,商鞅害怕因为变法得罪魏国的贵族利益集团,不得已潜逃到了秦国。商鞅多次求见秦孝公,但始终都没能见到他。后来商鞅在别人的引荐之下,终于见到了秦孝公。商鞅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放弃的态度也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次的失败并不能打倒商鞅,商鞅再次求见了秦孝公。这一次,商鞅向秦孝公讲述了治国方法有王道治国、道家治国、儒家治国、墨家治国等流行的治国方式,可是秦孝公对此依然不感兴趣,还越听越困。
商鞅并没有灰心,他第三次求见了秦孝公,这一次,商鞅分析了魏国、齐国、楚国的变法利弊,对秦孝公讲述了法家的霸道之术,从其中讲出了自己的《治秦九论》。秦孝公因此也来了兴致,主动移动垫席靠近商鞅。后来,他们聊得非常投机,谈了几天都不知疲倦。商鞅也被秦孝公封为客卿,变法正式启动。
其实秦孝公在选商鞅的同时,商鞅也在选秦孝公,大家都在测试对方是否是自己找的那么人,是否是自己孤注一掷,可以付出一生的人。幸运的是,他们遇见了。
后记
秦孝公能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支持商鞅的变法,这与秦国当时的落后状态以及商鞅提出的霸道理论有着重要联系。
首先,由于秦国当时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是落后的,这成为秦孝公要支持商鞅变法的根本条件。其次,秦孝公自己也是一位有志向的君主,因此他必须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成为了他要支持商鞅的另一个原因。再者,商鞅推崇的霸道之术正好说到了秦孝公的心坎上,是秦孝公所需要的,这是他支持商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三点原因共同让秦孝公站到了商鞅的身后,商鞅变法得以在秦国顺利推行。
信心、勇气、坚持,凝聚在一起铸就了秦孝公和商鞅这对伟大的君臣,也成就了变法的巨大成功。这种不顾一切的“拓荒精神”更是今天很多人所欠缺的,值得警醒和思考。
参考资料: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