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许许多多经典的故事,今天小编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个著名的经典历史故事。水火不相容典出《三国志蜀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大将,刘备人蜀以后,派他镇守汉川,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他十分得意,对刘备说:“假若曹操举天下的兵马来攻打,我为你拒敌境外;若是10万兵马来到,我为你把他们吞下去!刘备听了更加高兴,又拜他为镇北将军,封他都亭侯,几年以后,魏延打败魏国的雍州刺史郭准,因而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魏延屡建战功,晋官加爵,渐渐自傲起来,连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魏延常对部下说:“诸葛亮胆子太小,不敢给我兵马去打潼关。如果我领精兵,带粮五千担,循秦岭而东,不用10天可到长安。敌兵听说我到了必然会逃跑,那么不出20天,成阳以西一举可定....人们看到魏延这般骄傲,都让他几分,故意躲开他。唯有长史杨仪不迁就他,经常争吵,魏延因此对杨仪忌恨在心,两人如水火不相容。有一次魏延做一一个梦,觉得有些奇怪,便问占梦人赵直:“我梦见头上生出角来,是吉还是凶?”赵直骗他说:“是吉相呀,麒麟有角而不用,这是预兆敌人不用打就会自败呀!魏延听了满心欢喜,自庆自贺,以为成功在望。赵直却偷偷告诉别人说:“角字上边是‘刀’,下边是‘用’,头上用刀,必有凶事,大家瞧着吧!”这年秋天,诸葛亮病危,自料难愈,便找长史杨仪、护军姜维等人作身后安排。叫他们不要为其发丧,先撤兵回蜀,免得遭敌兵追击。不过几日,诸葛亮死去。蜀军秘不发丧,杨仪按诸葛亮临终部署叫魏延领兵断后,迅速回师。可魏延一听,火冒三丈,大叫:“丞相死了,我自健在,你们尽可将丧还葬,我当率诸军击贼。难道一个人死了就荒废了天下大事?我魏延何人,竟听你杨仪的指挥,做断后的将军?“魏延拒不听从上遗命举兵击杀杨仪。杨仪早有准备,率兵迎战,最后打败魏延,将他斩首。后来人们用“水火不相容”比喻彼此互不相容。欲取先予。典出《战国策,魏策》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春秋末期,晋国的一个当权贵族知伯向另一个贵族魏桓子强要土地,魏桓子拒绝了。任章劝魏桓子还是把士地割让给知伯。他说:“你把土地割给他,知伯必然骄傲而轻敌,而邻国必然惧怕他而互相团结起来。以互相团结的诸国之兵,来对付骄傲而轻敌的晋国,那么知伯的命就不会长了。《周书》上说的好,要想打败对方,必须暂时扶植他;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他一点东西。“后来魏桓子照任章的话做了,知伯果然因为骄横、贪得无厌而丧了命。后人用“欲取先子”这个典故比喻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甜头。这句成语有时也写作“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收藏转发和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