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清水注里的修武宁攒茅等考略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ask.bdfyy999.com/

清水又东南流,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故城西北。修武,故甯也,亦曰南阳矣。马季长曰:晋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故应劭《地理风俗记》云:河内,殷国也,周名之为南阳。又曰:晋始启南阳。今南阳城是也。秦始皇改曰修武。徐广、王隐并言始皇改。瓒注《汉书》云:按韩非书,秦昭王越赵长平,西伐修武。时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余按《韩诗外传》言,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矣。魏献子田大陆,还卒于甯,是也。

汉高帝八年,封都尉魏遫为侯国。亦曰大修武,有小故称大。小修武在东,汉高与滕公济自玉门津而宿小修武者也。大陆即吴泽矣。《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陂,南北二十许里,东西三十里,西则长明沟入焉。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内野王县东北界沟,分枝津为长明沟,东迳雍城南,寒泉水注之。水出雍城西北,泉流南注,迳雍城西。《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王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雍,文之昭也。京相璠曰:今河内山阳西有故雍城。

吴泽陂,即大陆泽。在今河南获嘉县、辉县市、修武县交接处。《水经·清水注》引《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陂,南北二十许里,东西三十里[1]”。陂,指湖泊,水较大的意思。吴泽陂在九里山大陆村以东、以南一带,南北宽20里,东西长30里。清修武碑刻“吴泽十八桥”,记载从修武北城门出来到大陆村要经过河流上的18座桥,反映从古代到清代这里水资源的丰富[2]。

修武县故城,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获嘉县。西晋属汲郡。北魏孝昌中改为南修武县[3]。

小修武故城,张新斌认为《水经注》等书将宁、修武、南阳混为一谈,实际上“宁、修武、南阳”先秦时三者是并存的。如《韩非子·初见秦》云:“拔邯郸,管山东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羊肠,降代、上党。”《战国策·秦策》有“拔邯郸、完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羊肠、降代、上党。”……而按上述注文郦道元已注意到宁、修武、南阳并存于先秦的史实。据张氏等考证战国时的修武城(小修武)在今获嘉县西南的张巨附近其地面至今保存有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平面近方形的城垣遗迹,现存城垣最高达5米,随处可见先秦、秦汉时期的陶片等遗物,(后)因秦置修武县治于南阳城(今获嘉县城小西关有南阳故城遗址),故汉初称张巨附近的故城为“小修武”;小修武因齐王韩信在此屯兵,故被称为“齐王城”,后讹传为“齐州城[4]”

大修武故城,修武之名取自武王伐纣在此整顿军队之意。张新斌认为大修武故城位于宁邑(即今修武县城)东南方向,直线距离仅1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在两者之间有大、小文案村,传说武王伐纣路经此地在此放置文王的供案,这与《史记·周本纪》“为文王木主,载以车……言奉文王以伐”的记载是相吻合的[5]。

又东南注长明沟,沟水又东,迳射犬城北。汉大司马张扬为将杨丑所害,眭固杀丑屯此。欲北合袁绍。《典略》曰:眭固,字白菟,或戒固曰,将军字菟而此邑名犬,菟见犬,其势必惊,宣急去。固不从。汉建安四年,魏太祖斩之于此,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守之。兖州叛,太祖曰:惟种不弃孤。及走,太祖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汝置也。射犬平,禽之。公曰:唯其才也,释而用之。

长明沟,是吴泽陂的西部河流。长明沟古代流经阳庙北的界沟,流经雍(中站区府城村西北)城南,向东流经射犬城北(新区李屯村附近),向东流入吴泽陂。其流经线路与现在大沙河大致相同[6]。

射犬城,在今河南博爱县东东金城。《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二年(24),“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众在射犬”。李贤注:“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续汉书·郡国志》野王县:“有射犬聚。”《水经·清水注》:“长明沟水又东径射犬城北[7]。”

图片摘自网络

明沟水东入石涧,东流,蔡沟水入焉。水上承州县北白马沟,东分,谓之蔡沟,东会长明沟水,又东,迳修武县之吴亭北,东入吴陂。

蔡沟水,即今河南博爱县南蒋沟,东流经获嘉、修武二县入沙河[8]。

吴亭,即吴城。据道光《修武县志》记载:“县东五里京里城,其东有废城旧址,正在吴泽陂之南岸,疑即吴城。”因其在修武县郇封镇京里村,文物部门又称其为京里村遗址。遗址在村东偏南的方向,因过去群众取土和挖鱼塘,遗址曾遭到严重破坏。但存留部分仍然很大,年编印的《修武揽胜》记载遗址东西长约米,南北宽余米,明显高出一般地面2米左右。遗址共分三个部分,北为故城遗址,东为墓葬区,西为现今村民开挖的几个鱼塘[9]。

次北有苟泉水入焉。水出山阳县故修武城西南,同源分派,裂为二水,南为苟泉,北则吴渎,二渎双导,俱东入陂。山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有陆真阜,南有皇母、马鸣二泉,东南合注于吴陂也。

苟泉、吴渎水,《水经注》记载,苟泉水分两源,南为苟泉源,北为吴渎源。苟泉位于苟泉碑村西北,泉水向东流,汇入吴渎水,向东流入吴泽陂,与现在新河位置大体相同。次陆真阜之东北,得覆釜堆。堆南有三泉,相去四五里,参差合次,南注于陂泉。陂在浊鹿城西,建安二十五年,魏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浊鹿城即是公所居也[10]。

陆真阜,现名九里山。

陆真阜(现名九里山)修复保护后的现状,图片摘自网络

陂水之北,际泽侧有隤城。《春秋.隐公十一年》,王以司寇苏忿生之田,攒茅、隤十二邑与郑者也。京相璠曰:河内修武县北有故隤城,实中。今世俗谓之皮垣,方四百步,实中,高八丈。际陂北,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谓兰丘也,方二百步。西一十里,又有一丘际陂,世谓之敕丘,方五百步,形状相类,疑即古攒茅也。杜预曰:二邑在修武县北,所未详也。

隤城,

隤城,具体不详。

攒茅,按《括地志辑校》卷二:“茅亭在获嘉县东北二十五里,即古攒茅。今辉县东南15公里有赞城村,位于获嘉县城东北12公里,赞城村虽然城垣已无存,但其附近有龙山时代和商代遗址,以及战国墓葬[11]。

[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焦作的历史水系及水系的命名应赋予文化内涵》,《焦作日报》,-12-20

[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4]张新斌:《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原文物》,年第4期

[5]张新斌:《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中原文物》,年第4期

[6]《焦作的历史水系及水系的命名应赋予文化内涵》,《焦作日报》,-12-20

[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9]《湮灭的吴城》,河南档案信息网,-8-24

[10]《焦作的历史水系及水系的命名应赋予文化内涵》,《焦作日报》,-12-20

[11]张新斌:《辉县商代文化遗存的初步研究》,《华夏考古》,年第1期;新乡市文管会等:《河南辉县丰城遗址调查简报》,《考古》年第3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