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太闲酒业从酒的起源与您说起

01五千岁的酒

我在学生时代对酒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那时正学习商周历史,其中对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印象尤为深刻。后来读《诗经》,在《豳风·七月》篇读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邶风》《小雅》《大雅》亦诸多记载,算算酒在中国的的确确有五千岁之久了。

有一年同朋友去成都游玩,在省博新石器时代展厅竟见到陶制酒器,难以想象原始社会先祖已有酿酒的大智慧。如此,关于酒的起源难教人不好奇。

02造酒起源传说

《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一曰仪狄,一曰杜康。”另又有书载:“山中猿猴嗜酒,采花取稻酿之。”所言正是流传最盛的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及猿猴造酒说。

乍闻之,猿猴造酒必定是最引人浮想的。

确实,明代《紫桃轩又缀》记载:“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李唐、清代亦有此类记载,极可佐证猿猴造酒一说。不过,猿猴所酿之酒与我们所说的酿酒是有本质区别的,它至多是天然发酵的酒味汁水罢了。

相比猿猴造酒一说,仪狄和杜康所造之酒可能更符合真正的酿酒之义。《吕氏春秋》中云“仪狄作酒”,又有刘向在《战国策·魏策二》中写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史籍中别有他处亦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

尽管仪狄作为酒的始作者多有争议,史籍互证,史籍互驳,皆无太大意义。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言:“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仪狄造酒已是大大区分于原始社会了。

知仪狄者寡。而曹操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无人不知杜康。晋人江统在《酒诰》中记载“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宋人朱翼的《酒经》“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均言及杜康空桑积饭造酒的灵感。更有杜康造酒遗址在豫,周平王赐匾,光武建祠,唐清复建。“酒圣杜康”更像是一段历史而非传奇。

03百花齐放的酵造史

斯人远去,仪狄杜康与酒千丝万缕的故事已难考究,而先人流传的酿造智慧却在后世百花齐放,成就一个千年酒国。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甫一句诗,汾酒从唐香到今。绵竹的剑南春、泸州老窖酒,同样在唐宋兴起,在元、明、清三代得以创制、定型、成熟。“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如今驰名中外的贵州茅台最远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宋元蒸馏技术的出现使酱香酒在质量上有了质的提高,明清时茅台镇已经成为酱酒酿造中心……

你不得不感叹国人的伟大:历史伟大的传承,匠人伟大的发明,百姓伟大的丰富创造,官方伟大的包容支持。整体意义发现发酵产生酒精的人和传奇,各大香型的发明和对应工艺的固定优化,国酒才有今日八大香型,万艳同杯。

04母亲独酿的米酒花

官酿官酒,市酿市酒,民酿民酒——这是一种和美的生活态度。作为读者,我个人对杜康造酒一段是很感兴趣的,他在桑树洞里发酵剩饭的记载总有似曾相识之感。小时候母亲做米酒也会如此,只不过杜康把饭藏在树洞之中,母亲则是把糯米饭藏在棉絮堆里。

母亲做酒糟与别人不同,她好有奇思:泡发江米一日夜,再上甑蒸熟,晾温后加酒曲,另备当季小两捧花——或榴花,或莲花,得看母亲做的时候外面能采到什么样的花——滤过晾干,捣碎,同入拌匀,压紧,中孔,密封。最后母亲把一小坛藏进柜子里层层棉絮之间,不留空隙,算是告成。

待到拿出时,盛在青花碗里,再舀一勺热腾腾的小汤圆,因着碎在其中的花色,酒糟比别家漂亮得多,醉人的酒香之中常有一丝香气。色香味我俱爱。我想这一味米酒独属我母亲把,就叫作周姐儿米酒花吧。

05万民造酒的光辉

诗仙李白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酒仙。李白好酒,金樽清酒斗十千。我幼时想,如此酒量要么他夸张,要么他体内异能,绝非常人。后来读史书,才知道唐朝酿酒度数低至十几度甚至几度,豪饮便不足为奇了。

至宋代,建都初期设光禄寺负责国事用酒——光禄酒,仁宗时期开放榷酒制度,民间自酿。至此,酒业空前发达,饮酒风盛,如东京丰乐楼出品眉寿、和旨,和乐楼的琼浆,遇仙楼的玉液、高阳店的流霞……史籍皆载,家家可酿,酒品辈出,芳名争奇,酒色争香。我们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开发创造的热情与智慧。

滚滚洪荒远去,酒起源何时何人?历史的谜题也许永远是谜题,而饮酒之乐,王孙公子与平民同乐,诗人与乞丐同乐——岂不才是酒最大的意义?酿酒非一人之力可尽其功,仪狄也好,杜康也罢,我想,他们以其身耕酒,便是对酒之滥觞最出彩的注解。即便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造酿贮藏之力淹没在籍籍史册中,对酒的发明创造与丰富却是万世之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