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富饶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作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是我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其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呈西北、东南高,东北、西南低的地势,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它地处东北亚区域腹地,为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与俄罗斯和欧洲大陆进行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因其区域内流淌黑龙江,便称黑龙江省。不过,亦是因于《辽史》中有记载,故得名黑龙江省。

众人皆知,今朝黑龙江省之广袤富饶,黑土地盛产着全国闻名的五常大米。那么,在这么广袤而富饶的一片大地,在我国古代烽烟战火四起、七雄并立的战国时期(前年—前年),又是属于什么国家呢?

从上图的战国地图中我们可以见得,战国时期时的战国七雄里,疆域最北端为燕国,而历经公元前3世纪的“拓地千里”的燕国,其最北端也只涉及到了当今东北地区中的辽东地区(今辽宁)而已,更不论地处最为东北部的黑龙江省了。《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中也有相关史料记载:“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陀,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由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战国时期的黑龙江省还未得到中原诸侯的开拓,还未加入战国的争霸,因此,不属于战国的国家。换种说法,此时的黑龙江省仍然处于古老的种族部落时期。不过,战国时期的黑龙江省虽然没有属于战国七雄中,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黑龙江孕育的黑龙江流域文明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存在,这种文明在战国时期亦生生不息地流传在这片黑土地上。

自商周时期甚至更早时期开始,黑龙江境内便出现了大量的先民,在长时间的繁衍和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东胡、秽貊和肃慎等三个民族,他们是目前已知的在黑龙江境内的较为早期出现的三个民族,在四千年前就和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原朝廷发生了朝贡关系。

首先,古籍《竹书纪年》里有记载道:“虞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古书《山海经》中亦有所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有息慎之国。”文中“有山曰不咸”,指的就是长白山,而“息慎之国”就是黑龙江流域古老的肃慎民族。因此,我们可知肃慎人先于东胡和秽貊,成为最早出现在黑龙江地区的先民。

其次,据《诗经·大雅·韩奕》中记载:“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罴。”《大雅》中的这首诗歌充分向我们读者证明了,在商朝以前,秽貊人就存在于黑龙江区域了。并且《诗经》中的记载与《诗经》在中原的广泛流传,也可以说明当时的秽貊是被中原人所知,并非是籍籍无名的小族。

然后,再言东胡。《史记索引》中对此有相关记载:“东胡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周成王时期,东胡已经开始前往中原,向当时的朝廷进贡,便也有了“东胡黄罴,山戎戎菽”之说。东胡人是乌丸、鲜卑等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祖先,他们的活动地域包括了今内蒙古东部至黑龙江大兴安岭山脉一带,是一个以狩猎和游牧为业的民族。

在北方匈奴逐渐强势后,东胡一族的主体被打败消灭,而剩余的东胡人则迁址大兴安岭一带生存,在时间朝代的推移的演变中,逐渐形成后来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族。再往后,便又衍生了契丹、柔然等其他少数游牧民族。

最后,笔者认为,不论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如何,这些食肉饮酪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与社会背景下,凭借着他们独特的智慧,在洋洋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留下了属于他们豪迈强悍、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对黑龙江区域的改变,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使我们后人不得不牢记:东北的黑龙江并非大荒之地,亦有璀璨文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