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某小学一学生因鹬蚌相争的提问,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当事人是一位11岁,叫黄圣凯的五年级小学生。他提出的问题是,“蚌的肉被鸟嘴夹住,而鸟嘴又被蚌的壳夹住,它们是如何开口说话的呢”?被直接问的发懵的家长朋友圈求助网友,而这个提问也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
网友对这个提问也是褒贬不一,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小学生的质疑知识的态度、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值得点赞;过于钻牛角尖而不看重点的学风需要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
提出问题的黄圣凯首先,这位同学在学习时,能考虑到这一点,小编内心实在佩服。不过,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再像我们以前那样,乖乖的读书,读死书。凡是课本上的或者老师说的那都是对的,从来都是怀疑自己,哪有怀疑书本跟老师的啊。从这一方面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说明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它们不会局限于书本,它们会去质疑教育过程中所贯彻给他们的东西的正确性。
网友的评论另一方面,孩子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他有认真的思考,这侧面反映了他对于学习的认真态度。我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自己用心的思考过,才是真的吸收、学习文化,光读书,不思考,这样的学生慢慢的肯定会越学越累,因为有一天,当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时,可能会有相同的一类问题在他身边。
网友的评论当然,这位小学生不懂就问的态度也值得表扬。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那些是他们所不能解决相通的,但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的提出并解决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不懂装懂,有问题却不提出,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的进步。
鹬蚌相争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鹬蚌相争”的关键并不在于它们之间是怎么开的口说话?这并不应当是学生作为一个主要的重点去思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当时的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国派说客苏代劝谏赵王,聪明的苏代就用了这个故事,委婉的告诫赵王,一旦攻打燕国,将两败俱伤。反而,让周围的其他国家从中得利。苏利的这段故事可谓是经典,用超高的语言艺术点出问题的关键,却又不是礼貌。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在复杂的斗争中,我们应该抓住主要的矛盾,权衡利弊,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因小失大。
渔翁得利图而重庆的这位小学生,没有站在故事的主要重点和故事的整体上去思考,片面地只考虑了前半句并钻了牛角尖。这种思考和学习的思维方式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将其带向正确的轨道。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寓言故事,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而不用去纠结一些细节。说到这里,小编突然想说,这要是学习的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会不会问,猴子怎么会飞了?所以,故事我们只要学习故事所要带给我们的东西就够了,不用追根溯源。
这位来自重庆的一位小学生的一个提问,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文化的思考,也让我们很多人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祝愿这位同学,在未来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
本文为作者大鱼号原创作品,禁止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