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足球明星和疯狂球迷们闪电新闻

唐宋时期的八片鞠

宋代·足球纹铜镜。湖南省博物馆

清代画家黄慎绘的《蹴鞠图》,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11月,北半球的冬季,阿根廷的暮春。球王马拉多纳离开人世,他在人间大闹一场,然后,突然离去。全世界无数球迷陷入悲伤,朋友圈被“再见,迭戈”刷屏。告别并非意味着结束,马拉多纳所创造的每一个灿烂瞬间,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的日子里,依旧会被铭记。

对于中国人来说,足球是个尴尬的话题。谁曾想,这个每每令人揪心的球体,还是发源自我们中国。年国际足联宣布:中国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在中国古代,蹴鞠这种最早形式的足球,作为一项国家级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也绝不亚于如今人们对足球的疯狂。

球星、球迷、球社、办球赛、请外援,还有踢球专业论文……如果古代也有朋友圈,估计中国的蹴鞠会被刷上一个世纪。

汉蹴鞠舞画像石拓片。

古代最疯狂的球迷:蹴鞠吐血致死

关于世界最早的足球“蹴鞠”,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实物证据。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了一件帛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中国古代黄老道家著作《黄帝四经》。在其中《十大经·正乱》一篇中专门记述黄帝战胜蚩尤之事,有一段内容涉及了蹴鞠起源的传说:“……黄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擒之。……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这件帛书记载了多年前,中原的黄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河北涿县)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大战打了好些年,后来黄帝部落取得了胜利,擒杀了蚩尤,还将蚩尤的胃塞满了毛发,做成球让士兵们踢。

这个记载虽然不能完全说明足球的诞生,但至少令人相信,在多年前,像足球一类的游戏已经萌芽了。

之后的《战国策》和《史记》都记载了同一个历史故事:公元前3世纪早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为了共同抵抗秦军,他来到齐国的国都临淄,舌灿莲花地游说齐宣王。

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的《史记·苏秦列传》是这样记述的:“(苏秦)因东说齐宣王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里的大意是说,当时的政治家苏秦来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感叹齐国首都临淄的居民生活富裕欢乐,人们都经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而蹴鞠在当地是深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这里的“蹋鞠”就是“蹴鞠”,齐宣王于公元前年—前年在位,由此可以断定: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或更早的一段历史时期,在齐国故都临淄城,足球活动就已广泛开展,而且在民间广为盛行,成为一种成熟的娱乐活动。这是中国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文字记载。

《史记》除了在苏秦列传中概述了蹴鞠的风靡,还在另一部《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一个个案。里面出现了全世界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录的疯狂球迷,这个人就是汉代的项处。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篇记载:

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后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

这一段记载讲的是一个叫作项处的人患病,仓公诊断为牡疝,病因在于房事方面,劝其勿作费劳力之事,费劳力必吐血而死。可后来项处还去蹴鞠踢球吐血,仓公再诊断认为明日即死,项处果然死了。踢球踢到吐血身亡,真的是用生命在踢球啊!

在中国古代,足球并非只是男子的专利,从汉朝开始,世界足球史上最早的女子蹴鞠活动就出现了。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女子蹴鞠的场景。河南南阳出土的画像石上,一女子蹴鞠者正在舞乐伴奏下两脚各蹋一鞠。其高髻长袖,与其他乐舞表演者同台表演,更显姿态优美。而在当时能够做到一人同时蹴蹋两鞠,应是表演技巧较高者。同样的画面还见于河南登封启母阙画像石上。其中“蹴鞠图”部分内容,用线极为简练生动,蹴鞠女动态优美,活泼可爱,具有舞蹈的韵律感。而其左右有跽坐者,大概是伴奏的乐队。画面内容显然是属于表演性质的蹴鞠舞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最迟在这时就已首开先河了。

帝王级球迷:办球赛、请外援,还写踢球论文

蹴鞠运动的兴盛,与统治者的政策、提倡也是分不开的。

在晋人葛洪所辑、汉代刘歆所撰的被誉为“汉朝人生活实录”的一部名叫《西京杂记》的文献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怅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斗鸡、蹴鞠,以此为乐。今皆无此,以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

这里讲的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做了皇帝后,他父亲刘太公当了太上皇,但这位权高位重的太上皇深居皇城,终日闷闷不乐。于是,刘邦派人去打听,才知这位刘太公以前在家乡的市井中混日子时酷爱踢球,经常同一些杀猪摆摊的好友们在一起蹴鞠取乐。可是自从住进宫中,没有了过去的老朋友,没有人陪他斗鸡、蹴鞠,因此郁郁不乐。于是,刘邦就命人仿照原来家乡丰邑(江苏省丰县)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并将其父亲的一班家乡旧友、屠贩少年迁往这里。从此,刘太公又可以和他的故旧们在一起蹴鞠、斗鸡了。

说来有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个球迷,而他的曾孙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也是一个球迷。据《汉书》记载,汉武帝闲暇时,经常会在宫中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主要内容的“鸡鞠之会”,如果脚痒难耐,也会下场踢上两脚。汉武帝网罗了踢球的众多好手,没事就组织对抗赛,汉武帝看到精彩处,不仅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还会让自己专用的文学侍从枚皋当场吟诗作赋。汉武帝还开创了引进“外援”的先河。据说汉武帝在平定西域之后,有人献上一个胡人俘虏,此人身手灵活,弹跳力惊人,球技更是了得,汉武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把这样一个蹴鞠高手留在身边,这可以算是人类踢球史上,最早引进的外籍球员了。

他不光踢球、看球,还喜欢评球,他命人撰写《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足球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还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因为这本书后来还成为军事训练的教材。足球可以锻炼腿部力量,所以汉武帝将踢球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大汉军队对匈奴的战争中,行军所到之处,必建立蹴鞠球场。

汉代还有专门的蹴鞠城,相当于现代的足球场,甲乙双方各有12人,比赛规则也相当完善。《蹴鞠二十五篇》早已失传,但我们仍能从东汉人李尤的《鞠城铭》中窥见汉代足球运动的面貌。鞠城就是球场,汉代的足球场建筑都是很正规的:球场四周围有矮墙,球门像座小房子,正面有看台,有阶梯,就像一座小城。《鞠城铭》就是刻在鞠城墙上的铭文,全文不长,一共十二句:“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意思是:圆的足球方的场墙,这是仿象阴阳的道理天圆地方。两边各有六个球门,一队有十二个人上场。比赛时裁判长和副裁判,要坚决执行球赛的法章。不怀偏袒的私心。不因亲疏而异样,完全是公平合理,谁也无埋怨的话可讲。球赛尚然如此,执掌政权更该这样。从这几句铭文中,可以使我们知道,汉代的足球已是分队比赛,每边有六个球门,上场队员是十二个,比赛时有正副裁判执法,有明确的球规可循。这样的踢球方法,可以说已具备了现代足球运动的比赛规模了。

帝王级的皇帝中,铁杆球迷大有人在,唐太宗、唐玄宗都爱看蹴鞠,唐文宗甚至常常爬上“勤政楼”去居高临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宋朝的宋徽宗也是非常搞笑,据说“靖康之难”时,金人除了将徽宗、钦宗二位俘虏外,还特别掳走了12名球员。

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视蹴鞠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手段,遇到比赛时都亲临观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相沿成风,广泛开展,这是唐宋时期蹴鞠运动兴盛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蹴鞠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也在文化圈里非常吃香。李白、杜甫、刘禹锡、韦应物、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是足球运动的FANS。

李白高歌:“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白居易吟唱:“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王维惊叹:“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则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一行行文采飞扬的诗句,描写出足球的魅力四射,更表达了诗人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

最早的球星和足球俱乐部

有球赛,有球迷,自然就有球星。与当今足坛的超级大腕比起来,古代风靡球场的蹴鞠高手们,他们的球技和影响一点都不逊色。

如果说起古代足球的“球星”,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水浒传》里的高俅了吧。高俅的踢球水平到底有多高?在小说里,还是驸马府门人的高俅第一次见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时,便以一招漂亮的“鸳鸯拐”吸引了端王。什么是“鸳鸯拐”?就是古代蹴鞠里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类似于现代足球里的神龙摆尾,在足球场上通常被称作“牛尾巴过人”。球员的单脚在瞬间快速分别用外脚背和内脚背触球,这就是所谓的“牛尾巴过人”,如今是巴西球星小罗的著名绝技。后来端王继位,成了宋徽宗,而高俅也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平步青云,官至太尉。

《水浒传》里的高俅,有一定戏说的成分,那历史上还有几位因踢球而转运发达的权臣。宋真宗年间,有一权倾朝野的大臣丁谓,踢得一脚好球,丁谓当上宰相后,球技出众的秀才柳三复为了升官,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马上用脚“挟取”住,这才得以进入宰相府。柳三复顶着球拜见了丁谓,接着从怀中取出自己所写的书呈给丁谓。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球一直未落地。这一动作,让球场老手丁谓大吃一惊,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将柳三复留做自己的门客,后来柳三复如愿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柳三复使出的这一招类似于今天的花式足球吧。

由于蹴鞠深受人们欢迎,不少商人便借此做起了促销文章,蹴鞠进入了商业领域。在宋朝汴京城,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蹴球茶坊”和“角球店”。据《蹴鞠图谱》的记载,当时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业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蹴鞠谱》中记载的有41种。与此同时,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唐宋的皇帝中也有球星。唐僖宗亲自加入足球队,冲锋在前。最狂热当属唐敬宗李湛,完全把踢球当作自己的正当职业,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副业来经营,他以一个职业球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经常因为踢球而放弃上朝,整天泡在球场上摸爬滚打,在位两年,踢了整整两年球。

宋代是蹴鞠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蹴鞠行业组织——齐云社。宋人撰《蹴鞠谱》开篇即说:“蹴鞠初兴黄帝为,王孙公子戏相宜。世间子弟千般戏,惟有齐云实可奇。”

齐云社的社员入社规矩严,要求高。在生活上规定社员“十禁戒”,比如不准多嘴多舌,不准赌博,不准惹是生非,不准花天酒地等。还规定比赛“十不踢”,灯光下、宴席前、文庙里,甚至风大的地方都不能踢球。在道德修养上也有“十紧要”,要求球员尊敬师长,谦让诚实,穿着端正;不能球员相轻,见面得有礼节,注意身份。这些要求,恐怕现在很多职业球员都做不到。

元朝是由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族建立的,出于生存习惯和民族隔阂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对汉民族的游戏类型和体育项目不适应,更不提倡。蹴鞠运动不得不从官办转移到民间,逐渐成为民间的纯娱乐性文化活动。朱元璋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卸脚”,但由于蹴鞠运动本身的魅力所在,蹴鞠在民间依然盛行。清朝入关后,喜欢射猎的满族统治者,对汉民族的蹴鞠也实行了禁止政策。顺治皇帝曾口谕禁止踢球,对蹴鞠要“即行严禁”。后来,乾隆皇帝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蹴鞠运动慢慢衰落。直至19世纪,现代足球在英国诞生,又揭开了足球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撰文/本报记者储文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