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中概念从何而来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m.39.net/pf/a_5740834.html

前言

因汉代人感到费解而涂改前人的文字遗存,《史记》将“天下之中”的版权冠于周公名下,亦可作如是观,只不过“天下之中”的使用不是因为前人的概念已使汉代人费解,而是因为“天下之中”更贴合汉代社会的语言习惯,更便于汉代人的理解。明乎此,我们对“天下之中”概念集中出现于《史记》也就不难理解了。

《史记》所谓“天下之中”,除了见于《周本纪》及《刘敬叔孙通列传》,还可在《货殖列传》中两见。其一曰:“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其二与范蠡事迹有关,范氏佐勾践灭吴后,“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遂于陶“治产积居”,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此说又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尽管司马迁在叙述先秦历史的过程中屡次提及“天下之中”,但范蠡“以为”陶为“天下之中”,当属史家对前人内心世界的想当然。而“三河在天下之中”则是史家看到“王者所更居”这一历史实情后,对三河地区特殊地位的总结。

两者均不能直接作为先秦已有“天下之中”概念的证据,而应将之视为司马迁以汉代习用语描述先秦历史的表现。

当然就文献所见而言,“天下之中”概念亦非创自汉代。《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荀子·大略》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可见,战国末年就已出现“天下之中”的概念。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迄于战国末年的更多文献所能见到的不是“天下之中”概念本身,而是各式各样含有“天下之中”色彩的其他词汇。

西周时期有“土中”。《尚书·周书·召诰》载周公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9]《逸周书·作雒》也记载:“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周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西周亦用“中国”之概念。作于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有铭文曰:“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这里的“中或”即中国。战国时期,“宅兹中国”的主角变成了韩国。

《韩非子·存韩》记载:“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同篇又载荆令尹之言:“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

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战国时代还有“中央之国”的说法。《韩非子·初见秦》记载:“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民轻而难用也。”

从字面上来说,“中央之国”似乎有“土中”“中国”的味道,但具体所指为赵国,地域指向大不同于二者。尤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