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壁之战的影响,分析曹操在战争指导上的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李白

东汉王朝在著名的黄巾起义中开始走向瓦解,自此之后,中国历史进入群雄角逐、军阀割据鼎立的三国时代。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大一统近百年时间里,华夏九州之地爆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战争,其中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中国军事史上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建安十三年(公元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击败曹操大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作战,也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曹操企图通过江河作战的方式来谋求实现统一,可最终遭遇惨败,导致曹操兵力大损,只能撤回北方休养生息。无论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赤壁之战都是一场具有研究价值的战争。从分析敌对双方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中,至今仍能够收获历史的经验与启示。

01战役背景

官渡之战后,北方之地尽归曹操所有,而后又攻破三郡乌桓,此后彻底平定北方。曹操有统一中国的宏图大志,在平定北方后,他立即开始了向南方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曹操在出征前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命下属凿玄武池以训练水军,为南方江河作战做准备;派遣大将张辽、于禁、乐进等人驻兵于许都以南地区,为南征军先头部队。将马腾及其家属迁居至邺城,掌控西北局势,从而减轻在出征时西北方的威胁。改朝中官制度,罢三公官名,设丞相、御史大夫职位,并且曹操自任丞相,巩固朝中的统治地位,为南征打下更深的基础。

赤壁之战起于曹操南攻,并发起荆州战役,最终止于曹军固守江陵。从整个战争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战略阶段:曹操夺占荆州之地和赤壁败退。荆州之地在刘琮下属蒯越和傅巽的劝说下尽归曹操。此后,荆州门户大开,无论是对曹操屯兵还是屯粮都是非常有利的,随时都可以威胁到东吴,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02孙刘结盟的大战略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最终还是皆称联盟,尽管东吴忠臣张昭力主求和,但在周瑜、鲁肃和请来的“外援”诸葛亮的劝说下,同意联合抗曹,并且孙权本身是想于曹操决战的,因为他知道这一战在所难免。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便已经提出夺天下的大致步骤,孙刘联盟并非只是一时的想法所致,而是通过分析天下大势,看到曹操占尽天时与人和而得出的结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已经平定北方,既占据天时,也有人谋。而江东孙氏经过父子、兄弟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地势险要而民心以附,且孙氏贤明而谋臣多。其次,审时度势,制定符合时宜的策略方针。赤壁之战前刘备实力弱小,但早已经明确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曹操势力大“诚不可与争锋”,而孙权实力也较为强劲,“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因此,才能在赤壁之战中顺利实施联吴破曹的构想。

两军对战不可失去士气,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已有必胜的把握和坚定的信念。曹操南下所向披靡,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刘备率军败逃、益州牧刘璋闻风丧胆,其整体气势不可谓不盛。可是在诸葛亮看来,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只不过是强弩之末,若能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必破曹军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对于同盟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的,《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且周瑜也意识到江东水军的优势,总体来说还是能与曹操决战的。

军事战略上,曹操大军乃是主动进攻方,孙刘联军则是防御方。曹操在战争前期的军事战略是非常明确的,可是在战争后期与孙刘联军遭遇于赤壁,加上当时曹操轻敌,军事战略早已被抛之脑后。孙刘联军在前期尚未联盟时是消极且被动的状态,但是后期军事战略思想明确,并且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在赤壁、乌林击败曹军。曹操在赤壁战败,使他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也趁此机会发展壮大,最终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同时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03赤壁之战曹操的优劣得失

荆州乃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曹操南下用兵并非是军事策略上的失误,不仅如此,平定江东还是曹操统一全国的必经之路。在出征前,曹操“问彧策安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并且从他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来看,对于平定江东之战改什么时候打、该怎么打,曹操是经过缜密而慎重的论证才得出结论的。在战争指导上,曹操采用荀彧提出的“一军一佯,一军突袭”的作战方针,并且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以至于曹操的部队才到新野时,刘琮便率荆州臣民来降。

在收降刘琮或,曹操准确预见到刘备定退守江陵(江凌地理位置好,且物资充沛),随后果断放弃辎重,令轻骑直奔襄阳。随后曹操又当机立断,亲率五千骑兵日夜驰行,最终在长坂坡摧毁刘备军队的有生力量,并夺得数千辎重。最为重要的,曹操的决断打乱了刘备的预期计划,因而不得不放弃江陵而仓皇而逃,而曹操也趁机抢占战略要地江陵。

在赤壁之战前期,曹操在战争指导上的优与得全部得以展现出来,他的每一个策略都体现出一位大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劣与失,主要体现在赤壁作战阶段。在夺取荆州前,曹操已经取得官渡之战、北征乌桓等一系列的胜利,可谓是志得意满。赤壁之战前期,曹操轻易就坐拥荆州,加上又轻而易举将刘备击溃,甚至远在益州的刘璋都被吓得不轻(《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始得征役,派兵给军),曹操连战连捷,开始得意忘形,最终导致后面的失败。

在过度得意中,曹操是看到了自己的兵力数量多少,而忽略了从北向南行军加上打仗对于士兵的影响。曹军大部分士兵已经疲惫不堪,并且初到南方,有些水土不服,尽管当初已经接受过水军训练,但也不太擅长水上作战。加上天气严寒,后勤保障也因此受到影响,并且曹操不听谋士劝阻,执意要顺江东下攻打孙权。谋士贾诩进言: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可是曹操并没有采纳贾诩的意见,反而认为江南可一战而定。对于曹操而言,统一中国已经就差这么一步,若能够完成平定江南的重任,则可名垂千古。从曹操给孙权的一封著名的檄文中可以看出,他已经沉浸在不战而征服荆州的胜利中不能自拔,并早已经把东吴视为囊中之物,完全没有把孙权放在眼里。

曹操最大的失误是完全忽略了刘备,他以为在长坂坡一战中已经击溃刘备,在短时间内已经不足为惧,并且忘记了当初自己所说的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因此没有算到刘备还能在绝境之中给曹操当面痛击。在没有彻底清除刘备残部的情况下,曹操公然向孙权宣战,此事他已经将战略思想抛之脑后,而满脑子都是自己的雄心壮志。曹操此举,无疑加速了孙刘联盟。

急于求胜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下了许多致命错误,火烧连锁船并不是曹操兵败的原因,而是他太过于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其次,曹操还小看了周瑜,低估了周瑜的能力和胆量。归根结底,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其根本还在于他骄傲轻敌且不懂江河作战。

04小结

赤壁之战推迟了全国统一的进程,若曹操采用谋士贾诩的建议,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曹操在南下前,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导致他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曹操不仅在思想上骄傲轻敌,并且还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并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并且也忽视了江河作战的特殊性。曹操在南下前已经训练水军,但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来训练,如此短暂的时间想要训练出强大的水军,根本不太现实。

曹操急于求胜,仓促出师的结果是损兵折将,不仅到手的许多战略要地丢失,而且曹操的实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不得不退回北方休整。而在赤壁之战中获胜的孙刘联军,不仅在战争中得以壮大,还争取到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赤壁之战的影响深远,它使得后人充分认识到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没有一定的实力,实现统一是非常困难的。不准备好不能打,没有优势不能打,没有很好的时机也不能打。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参考资料:《三国志》、《孙子兵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