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慷慨悲歌,读后令人扼腕叹息读书

诗歌的感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洋洋数千言的娓娓道来,也有短短十几个字的慷慨悲歌。它们或激情豪放,或孤独凄冷,或闲适恬静,或婉约缠绵。

在那些慷慨悲壮的诗歌里面,有宋玉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有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也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但是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里的《易水歌》,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它们有摄人心魄的力量。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这两篇作品。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易水歌》又叫做《荆轲歌》和《渡易水歌》。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荆轲在易水河告别燕太子丹时的苍凉气氛,表达了荆轲刺秦王的侠义豪情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后两句相传为后人补作,指的是刺杀秦王这件事的极其艰难,就好比是探龙潭虎穴一样危险。但是荆轲无所畏惧,他仰天呐喊,长啸一声,那吐出来的大气能够在空中连贯成长虹。

荆轲的故事《战国策》等史书上都有记载,他只身一人去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岸边为他设酒饯行。荆轲明明知道自己是有去无回,但他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

告别的场面是多么慷慨悲壮,莽莽天空中长风萧萧,永不止息的易水也泛起了寒气。太子丹终于得到了行侠仗义的义士,他跪地一拜,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向前,头也不回。

史书里记载的刺客有多少,但是谁也没有荆轲这样悲壮,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青史留名,是失败的英雄。就像项羽一样,不必以成败论英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人们通过这两句诗记住了荆轲,记住了那种侠客精神,而且他的故事被后人写成了各种文学作品,让他不朽,让他广泛地传扬。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他登上幽州台,放眼望去,看到的不是春花秋月的风景,而是漫漫的时空,是前赴后继的人生过客,于是所有积蓄在内心的块垒都迸发了出来。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武则天时代,那个时候人才济济,虽然他陈子昂有抱负有才能,但越是这样竞争就越为激烈。他的一腔热血遭到拒绝,理想不能实现,于是发出了呼天抢地的呐喊。

这不是幽州台吗?这不就是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所筑的黄金台吗?现在他登上前人招贤纳士的台榭,想到自己的报国无门,俯仰古今,不禁悲从中来。

前面的人都远去了,包括贤与不肖,就像大江东去,一个也看不见了。只剩了星星点点的历史陈迹,而后面的人还没有跟上来,他们总是姗姗来迟。

现在就是他陈子昂站在这里,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连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看不到。宇宙无穷,人生短暂,他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孤独感。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头上的日月周而复始,只有人才是匆匆几十年。而且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不能如愿。大丈夫为人处世,不能立身扬名,也该留下一鳞半爪。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抚今追昔,怆然泪下,虽然表现了一种无以排解的孤独感。但这种孤独寂寞是建立在自己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之上的,是对命运的一种深沉的思索,因而它是积极的。

上面这两首诗表现的是重大主题,而且风格极其沉郁悲壮,读后让人们有一种负重感。相信人们在对他们人生际遇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会引起自己深深的思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