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对于独处的需求程度也远超过我们实际的独处时间。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换句话来说,我们都需要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沟通。——《沟通的艺术》
战国时期的张仪,曾参加楚相国的宴会,席间,相国突然发现自己的一块玉佩丢了,由于极其珍贵,便在当场寻找,众门客觉得张仪不常出入相国府,又比较穷,就认定是他偷了,将他狠狠揍了一顿。
回到家,妻子见他遍体鳞伤,又悲又恨地说:早就不让你游说诸侯,现在被打了吧。张仪却说:快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道:还在呢。他点点头,放心下来,说道:只要舌头在就好!
后来,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破纵连横,挂秦国相印,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终成一代纵横家。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沟通的艺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随便翻一翻《战国策》,里面的沟通高手比比皆是。
如今时代变了,没有了诸侯纷争合纵连横,但沟通在生活中同样重要。如何让君王采纳意见,变成了如何在商务中沟通工作;如何与侠士们联络情感,变成了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如何让敌人退兵撤军,变成了如何处理人际冲突……换汤不换药,而罗纳德B阿德勒的这本《沟通的艺术》,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战国策”啊!
本书出版超30年,改版15次,在全球拥有近千万的读者,如此畅销不衰,可见必有过人之处。又被许多大学“搬”来做人际关系学的教科书,对,就是“搬”,因为这本16开纸的书,足足有页,看起来真的硬如骨头,但啃起来却恰似红烧肉,口口流油。
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书经过多次改版,为更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以“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大板块区分,颇有古意。
看入人里,重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我以陶渊明的眼睛作比,意在多用眼睛内视,观察自我,了解自我,这是学习沟通的艺术的第一步。
看出人外,重在解读沟通者之外的信息,比如倾听,我以白居易的耳朵作比,学会表达与倾听,乃是沟通艺术的第二步。
看人之间,侧重于讲清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人际关系,我以苏轼的心灵作比,意在说明如何通过沟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本书作者与时俱进,改版后的事例贴近当下,烟火气实足。每章结束,作者还推荐了时下新潮的电影,结合着电影解读,风味儿更佳哦!
01看入人里:陶潜的眼睛
作为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曾写过一首诗,描写他看到的美景,东篱下盛开的菊花,悠然自现的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脉脉含情的夕阳,结伴而行的飞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于是感叹道: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神马?老陶看到美景却已经忘言?那还沟通什么呀!不过,一个能够享受孤独的人,并不代表他不会沟通,恰恰相反,在我们学习说话之前,更应该学会闭嘴。用眼睛内视,发现内心的美景,越是了解自己,越能理解沟通的真谛。
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先教会我们看入人里。
所谓看入人里,就是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是否善于言辞?是否能正确判断自己现在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因何而起?困扰你的那个难题你有没有解决的能力,假如有,都有哪些办法?
书中给了我们两种比较实用的沟通技巧:自我袒露和知觉检核。
我们先来看自我袒露,是指有意透露出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过程,而且这些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不为人所知的。
就拿老陶来讲。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扰,家人给他找了一份彭泽县令的工作,待遇不错,还是铁饭碗,他却想辞职,过“诗和远方”的田园生活。
如果辞职,该怎样和领导说呢?又如何向家人解释?这时候他选择自我袒露。
他写了一篇文章,名曰《归去来兮辞》,意思就是“我想回家了”。文中写道:以前我为了温饱卑躬屈膝,让自己郁闷了很久,现在我想明白了,应该按照自己的趣味,过好往后的余生(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后来,领导来视察工作,需要他穿官服迎接,他没有去,扔下乌纱帽,留了一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走了。领导本该不痛快的,但看了他的自我袒露,也就明白了。家人也终于理解了他的内心,甘愿跟随他过起了田园生活。
仔细想想,那些和我们关系铁的朋友,往往是知道我们最多秘密的人。
什么是知觉检核?这其实是一种话术,它由三部分(或者四部分)组成。
描述行为+(第一种诠释+第二种诠释)+请求澄清。
有一天你正坐在沙发上,开心地追剧,丈夫(妻子)突然用力跺脚走出房间并使劲关上房门,你吓了一大跳。这时候,如果你直接开始质问,极有可能会引起一场争吵。如果学过知觉检核,那么话术就是如此:
“当你用力跺脚走出房间并大力关上房门时,”(描述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在生我的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这番话说下来,你们夫妻俩的生活岂不更加和睦美满呀!
02看出人外:白居易的耳朵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远离京师,忧谗畏讥,心中充满悲伤,然而,偶然的一次惊艳的琵琶表演,让他听的如痴如醉,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在座宾客众多,同样是在听琵琶,为什么非要说白居易流泪最多呢?
所谓听,只是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后经听觉神经传送到到大脑的过程;而倾听,则是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倾听,不只是听见,还包含着:专注—理解—回应—回忆。(这也是倾听过程的五个要素)
据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对刚刚听完的信息只能记得50%;8小时内这个数值会降到35%;而两个月后平均只记得25%。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11句,个字记录了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已经算是相当详细了。
想要做到有效的倾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刻意训练。
1.倾听中少说话;
2.摆脱注意力分散,认真倾听;
3.在没有完全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之前不要过早评断;
4.利用你思考速度比对方说话速度更快的能力,寻找说话重点。
除了倾听,学习看出人外还要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