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初中文言文,相对还是简单的,无论词句或者语法以及文章深度。一共一二十篇,句式也无非判断、省略、被动、倒装那么几种,愣背也背下来了。故此,丢分大概是没理解原文。
比如这个故事。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根据注释,珥为珠玉制耳饰。孺子呢,贵妾,七个女人,薛公:齐相田婴,先不说内容,一定要会识字,就是秀才认字念半边,没有注释,也要知道“王”字边,多半和玉相关,“子”呢,古代是对人的尊称,总之和人有关。那么问题来了,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这就牵扯到一个,文言文词语的特殊用法,那就是形容词“美”动用:美其一,就是把七个珥其中一个做得特别漂亮,最后看齐王把这个漂亮的珥送给谁,就劝齐王立谁为后,讨新后感激和齐王欢心呗。
还需要了解一点文化常识。比如,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这篇不难懂,但是“春卿”是什么,题目不会考你,因为比较难,一些老师都得查资料才清楚:过去周朝有“六卿”,春卿就是其中之一,负责礼部,可以说是礼部长官。你如有心,遇到不懂,多问,勤查,自然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你,而你如果连这都想省了,对不起,你只能得低分。
最后讲讲情怀。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别不多讲,因为这篇好懂,就只有说,苏东坡的文章,要和他的诗词联系起来理解,他是旷达之人,所以他在文章中所传达的失意,也是看淡了的放下,所以他的笑,不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不是杜甫的“笑看妻子愁何在”,他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笑,所以他说的“自笑”与“笑韩退之”自然不同,自笑”有自得其乐的超然意蕴。而“亦笑韩退之”,是对韩愈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表示不以为然。
所以,这里除了一点字义,两种词性,三分猜心,就剩下八面玲珑,九九归一了是吧?无他,要了解人心,要懂得人情练达,要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