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的孙子兵法共13篇全部学习完了,下面我总结一下我学习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补充一下我学习的不足之处。
我努力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整的,原汁原味地给大家讲解出来。但发现还是有一些没有讲明白,我做一下补充。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第一句中: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把这句话排在前头,显示其尤为重要,就是国君和将帅一定要慎战,懂得慎战的道理才能体会孙武写这本兵书的意义,不懂得这个道理,后面讲的战略战术研究的在好也的枉然,就所谓司马法所说的国虽大,好战必亡。
在古今中外,无数次的战争经验都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外国的亚历山大、拿破仑、希特勒,中国的商纣王、隋炀帝等,都无不是都超出自已实力去扩张,最终导致最后败亡的命运,在当今还是有人不断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有: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这句意思是孙子兵法中讲究速战,就是指国君将帅发动战争,就要迅速战胜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优势装备以大锤砸蚊之势,迅速击败敌人,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如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集中了50万左右的大军,不到一个月,迅速打败越军,歼灭越军大量有生力量,摧毁越南凉山以北所有工业设施,打掉越南战争潜力,迅速撤离越南,不使解放军陷入越战泥潭。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有: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这句意思是孙子兵法中讲究谋战,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通过伐谋而不用战争,就能使敌人屈服。通过伐交就能使敌人献城投降。随着通过战争手段,还可以快速攻灭敌国。利用全胜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就不致疲惫受挫,而胜利却能够圆满获得。
如秦始皇用不到十年,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攻灭六国。如在灭楚战争中,动用六十万大军,几乎是秦国全部兵力,经过一年时间快速灭亡楚国,最后灭齐时则传檄而定。
孙子兵法第四篇《形篇》有: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这句意思是孙子兵法中讲究形战,就是所有人都看到我战胜了敌人,但是不知道我怎么战胜敌人。如中米贸易战,米国发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贸易战,气势汹汹,但不出三年,中米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米国国内通胀也不断加大,内部混乱,而中国物价稳定,社会安定。米国对中国贸易战彻底失败。但各国看不出中国用什么有效的办法取胜的。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有: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这句意思是孙子兵法中讲究势战,就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总是能创造有利于自已的态势,而不苛求士兵超出自已能力范围去作战,而是将帅选择创造有利态式的去作战。
如淝水之战,谢玄、谢安、谢石等东晋将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利用前秦军队内部不稳,采用造势的办法,就是在淝水诱使前秦军队后撤,使之变为溃败,在乘势攻击,以八万军力大胜二十多万前秦军。出现一个典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有: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这句话意思是作战的方式,就像水一样。水的流动规律,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实击虚。就是用兵的最佳状态是避开敌人的主力,向敌人的弱点进攻。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有: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这句意思是军争它既是有利的一面,也是有危险的一面。就是说行军作战要有危机意识,并且掌握危与机的关系,指有危必有机,有机必有危,危和机是相互转化的,掌握危与机的转化规律就可取得胜利。比如在战争中,连战连胜,攻城略地,但补给线不断拉长的,后方空虚,这就会给敌人以切断补给线或后方指挥首脑被打击的机会,就是所谓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如汉初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率领的七国联军不断进攻,在荥阳僵持对峙,周亚夫以奇兵断绝叛军粮道,快速平定叛乱。这就是危中转机的实例。
孙子兵法第八篇《九变篇》有: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句意思是,不要以静态角度看问题,要以动态变化的态度看问题,在事情没有发生时早做准备,使敌人不敢进攻,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于个人讲做事时要往最坏的结果想,才能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如抗疫中常态化核酸检测,达到发现病例,就进行隔离治疗,达到动态清零,使疫情不扩散,就可以做到有备不患。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有: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这句意思是,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就是所谓的文武之道,王霸之业也。
如左宗堂收复新疆平定叛乱时,采用的剿要死剿,抚要实抚的策略,迅速平定新彊叛乱。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有:
重地则掠。
这句意思是,如深入敌境,如无占领敌国土地之意,则掠取敌人粮草,因粮于敌也。如深入敌境,想长期占领敌国土地,则不可非义失人心也,故重地则无掠(加无字)。
孙子兵法第十二篇《火攻篇》有: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这句意思是,君主不可因愤怒就发动战争,将军不可因一时不快而出兵作战。就如战国策一段中有,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就是明君贤将发动战争前,一定精心筹划,谋定而后动,不要把个人情绪掺杂进去。
孙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间篇》有:
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这句意思是,贤明的君主、贤能的将领,都是能以高智商的人为间谍,一定能成大功。如熊向晖在胡宗南的部队潜伏十年,是在国民党内部布下闲棋冷子,十年后在解放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以上就是我这一阶段学习孙子兵后的一些补充,有些网友私信给我,说有的是直接引用孙子兵法注释原文,没有完全翻过来。因为孙子兵法是孙武年写的兵书,在当时记录成本极高,最早用龟甲、青铜器刻写,后又在绢帛、竹简上写,在没有发明廉价的纸张之前,写的书籍必须简化,用有限的书写的面积写尽可能少的字,还要表达更多的意思。有些字句直接翻译,意思就会走样。我为了更好的学习,一句话有多种含义,我都把它写出来,没有办法不走样的翻过来的句子,我直接采用原文。
在没有发明廉价的纸张之前,出现古人动则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的作品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像电脑刚开始是存储介质是5.25英寸K软盘,后出现3.5英寸1.44M软盘,这样的容量,在现在一张图片都装不下,用这样的软盘编写和存储程序,代码必须简单高效,对程序员的要求极高,随着大容量存储器、硬盘出现,就可以用简单高效的高极语言编写了。故任何事物都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这就是我学习孙子兵法的一些补充。还有我原计划,孙子兵法视频及文档作完之后,还准备做易经、战国策、左传等视频,但我还得生活,以后我还是作一些DIY电子制作方面的视频,请朋友们见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