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荆轲刺秦王注定是场悲剧翻开史料,一

史料《战国策》记载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上面这段是荆轲刺秦王(始皇帝)的一些细节,而笔者说这些的原因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荆轲感到可惜,刺秦王这件事儿本来是有把握的,只是时机不对。或许有朋友不信,认为笔者是在乱说,理由是当时的秦国即将灭亡赵国并且还在行军,距离燕国也不过尺寸之间。如果说这会儿的时机还不对,那后面的时机就算对了也没用,因为燕国已经灭亡了。

诚然,当时的燕国确实是刻不容缓,因为秦军距离燕国地界也只差一条易水河了。只是笔者说的这个时机并不是指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保证不会令您失望。还是老规矩,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荆轲刺秦王的具体情节。

荆轲本人应该出生在卫地,只是后来辗转来到赵国生活。少年时期的荆轲说白了就是个无业游民,他当时凭借一把木剑想要做卫元君的门客,但是被拒绝,后来秦国兵临赵国城下,因此荆轲便又流浪到了燕国。

来到燕国的荆轲很快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并有了高渐离这位好朋友,随着秦国大军兵临燕国荆轲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时燕国有位隐士叫田光,他敏锐地发现荆轲和一般人不同,因此就刻意地结交他。但田光同时还是燕国燕丹的师傅,当时燕丹(燕国太子)的想法是派人刺杀秦王,只是一直没有好的人选,所以田光就推荐了荆轲。

荆轲和燕丹见面后谈论了此事,起初的荆轲是拒绝的,但燕丹出了一个很优厚的条件,那就是在出发前会让荆轲享受帝王般的待遇。荆轲答应了,后来的那段时间,燕丹按照燕国王室的待遇来礼敬荆轲,而荆轲也没有任何不接受的想法。

大约半年后,王翦攻破了赵国秦国大军,来到了燕国边境。看着虎视眈眈的秦军,燕丹害怕了,但此时的荆轲依然没有行动的想法。燕丹有些恼怒的问道,你难道害怕了?荆轲同样愤怒地回道,我早就想行动了,只是我要等的人还没到(住得比较远)。燕丹认为荆轲是在敷衍他,于是说道,我早就为你找好了同伴,他叫秦武阳,12岁就敢杀人而且面无惧色。

荆轲看了看身旁早就打包好的两个行李袋一咬牙,随后说道,走就走,怕什么!于是荆轲带着之前就已经装好了的樊於期头颅(秦国降将,不过说实话可能是假的)以及秦武阳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而且他怀中还揣着一份燕国督亢的地图和一把早就萃好毒药了的匕首。

到达咸阳后,秦王用最高级别的礼仪接待了荆轲和秦武阳,但秦武阳看着周围全副武装的秦国甲士不由得冷汗直流,甚至连走路都有些不利索。面见秦王后就发生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两段话,而结尾大家也都知道。

好,知道了荆轲刺秦王的大概背景后,笔者来为大家揭示:为何说时机不到?前文提到,荆轲已经告诉了燕丹自己在等一位朋友,我们如今虽然不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但值得荆轲用性命来托付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同时提到,一开始荆轲并没有打算立即出发,因为这位朋友没到,但燕丹却强迫荆轲立即出发。

其次,前文同样提到,秦武阳还没进咸阳宫就已经被秦国的阵势所吓倒,这样的人能成事儿吗?由此可见,燕丹既没有让荆轲等到自己的朋友,也没有给荆轲寻找一位新的搭档,这难道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吗?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种不负责任不但给荆轲,给他自己,甚至给整个燕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后果。

文章最后,笔者之所以说荆轲刺秦王注定是场是悲剧,是因为二者(燕丹和荆轲)出发前根本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没有沟通的事情能成功吗?显然是不能。至于为何说一人没来一人没用,史料(战国策)中也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荆轲一直等待的好友没来,燕丹推荐的是秦武阳没用(还没进大门就吓得脸色都变了)。

本文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燕丹子》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