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年
地点:秦国、楚国
人物:张仪、秦惠文王、楚怀王、陈轸
事件:张仪劝说楚怀王
故事是这样的: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第曲沃。秦国可不是好惹的国家,是有仇必报的。公元前年,秦国想出兵攻打齐国,却又惧于齐楚联盟,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劝说楚怀王。
张仪认为这是个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就对秦王说:"这个事情我能做成,请你给我准备车马和金钱。"
张仪去见楚怀王,张仪是有名的说客,他提前准备一箭三雕的计策。张仪先是说秦王很敬重楚王你,我也很想为楚国效力,秦国最讨厌的是齐国,再说齐王也不是什么好人。秦国想攻打齐国,希望你不要帮助他,同时要和齐国断交。
楚怀王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问这有什么益处?
张仪说,如果贵国和齐国断交,秦国攻打齐国,齐国没有楚国的帮忙,就会丧失后援,这样齐国必然会衰弱下去,齐国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我还会劝说秦王给楚国献上方圆里商、于土地。还有秦国看楚国不帮助齐国,秦国会感激楚国,这样不是一举三得了吗。
楚怀王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马上在朝宣布:"我们楚国已经从秦国得到商、于里肥沃的土地!,不能帮助齐国,我们要和齐国断交。"
大臣一听这个好消息,很是振奋,都向楚怀王道贺。这里有一人不相信楚怀王说的,这个人是谋士陈轸,他对张仪这个人太了解了,不会有这样的好事。陈轸有反对的意见,这个时候楚怀王很生气就问:"我们不发一卒,没有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里土地,这是好事,你怎么不这样认为呢?"
陈轸回答说:"我认为不是好事,因为我知道楚国不但得不到商、于里,反而会招来祸患。"
楚怀王问:"什么道理呢?说说你的理由,我听听"
陈轸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齐国,齐国和楚国是联盟。现在只是口头说秦国割地给楚国,但是没有实行,如果现在楚国和齐国断绝邦交,楚国会陷于孤立状态,如果现在就让秦国割地给楚国,秦国必然不会愿意,再说张仪是个谋士说客,他的话怎么能听呢.”
更不好的事在后面,如果我们知道受了张仪的欺骗,大王你必然懊悔万分;这样就会有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更有甚者,有可能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
楚王不听从陈轸的建议,认为自己胜券在握,马上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
张仪完成任务,马上汇报秦王。秦王也不含糊,马上派人和齐国联系,最后和齐国结成联盟。
楚怀王准备接受里土地,他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整个时候的张仪采取躲起来的方法,竟然装病不上朝。
毕竟装病只能是一时,没有办法,张仪只能接见楚国的使者,张仪见面后就说:"秦国所以赠送楚国的土地,是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
楚国使者认为不可思议,你说的是里,这个是楚王和你在宫殿上说的,不是6里。"
张仪开始耍无赖的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能说有里呢?我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要6里可以,里没门。"
楚国使节没有办法,只能回国报告楚怀王,楚怀王知道那受骗了,心中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这是个在情绪失控下做的决定。
陈轸看问题比较准,他马上出来给楚国建议,现在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我们会输的很惨,我到有一个好计策。
计策有点不好接受,就是我们楚国不但不向秦国要求商、于里土地,反而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目的只有一个是跟秦连兵伐齐。我们从齐国身上得到土地,我们楚国没有损失。如果不这样做,齐国和秦国联手攻打楚国,我们会有更大损失。
楚怀王仍然没有听从陈轸的建议,还是一意孤行照原定计划发兵北去攻打秦国。正如陈轸所说一样,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又联合韩国形成军事同盟,一起攻打楚国,结果楚军被三国联军在杜陵打得惨败。
张仪采取欺骗的方法,楚怀王天真听从,而没有听从自己谋士陈轸的建议,正是这个楚怀王,使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的楚国走向了衰落乃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