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举事也,阖(合)于天地,顺于民,羊(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胃(谓)义也。身载于前,主上用之,长利国家社稷,世利万夫百生(姓)。天下名轩,执[国]士于是虚。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国者,国士也。是故君子卑身以从道,知(智)以辩之,强以行之。责道以并(摒)世,柔身以寺(待)之时。王公若知之,国家之幸也。国大人众,强国也。圣人行事,必权衡利弊,能符合天地刑德之道,顺应民心,不失先祖遗志,让百姓因他而获益,使万夫得益于他,这便是所谓的“义”,即自身价值的实现。躬身肩负引领的责任,展现自己的品德和才能,才能被君主所认可,长久的利益国家社稷,让当世百姓获益。名扬天下,作为“国士”执掌国家行于正确的道路上。一句话能使人受益的,可以称作“士”。一句话能使国家受益的,可称作“国士”。因此,君子都是谦卑己身而践行于天道,能智慧是源于不断的思辨,能强大是因为在实践中磨砺,在求道的过程摒弃世俗,以温和的态度等待时机的到来。这样的圣人君子如果能够被明君所赏识,那么就是国家之大幸了。如果这个国家土地幅员辽阔,加之人口众多,应该就是一个强国。大家好,上一次我们聊了《黄帝四经·拾太经》中的《前道》章,学习了“执国士于是虚”中,其实是有大智慧的。“虚”在这里代表“道”。圣人以一言能利国的国士身份执政,让国家遵循正道运行。“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国者,国士也”。“士”有很多意思,那么在这里要如何理解呢?古人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美称为士。小伙伴们应该都听到过《战国策·燕策》中的一句悲壮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其实就是知识阶层,相当于今天的学者。用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人受益的人,可以被称为有品德、有学识、有技艺的“士”。“而”字在这里应该念“能”,就是能够的意思。一言能让国家受益的人,那就应该被称为“国士”了。有一个“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成语,其典故出自《论语·子路》篇,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是故君子卑身以从道,智以辨之,强以行之,责道以并世,柔身以待之时”。所以,圣人君子们纷纷谦卑自己,放下固执我欲而尊道。“智”是智慧,“辩”通“辨”,这里有辩论和思辨的意思。圣人的智慧是源于不断地在历史和现实中思辨总结,能强大是因为在实践中的不断磨砺自己。需要说明的是,老子是不推崇“强”的,老子推崇柔,在这一点上《老子》和《黄帝四经》是有所差别的。这并不是说《黄帝四经》站在了《老子》的对立面,而是说老子生活的年代,周王室还没有完全没落,柔的思想有助于周王室地位的巩固。而《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中早期,柔在当时或许并不适用,因为客观现实不允许他们柔。但回过头来看这里的“强”,其实也并不是主张以强用强,而是用“卑身以从道”,“柔身以待之时”,来让自己的实力更强。也就是老子的“知其雄”的意涵,所以老子思想和《黄帝四经》的确是贯通的。在“黑暗森林”里,就连顶级猎手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尽管实力不是顶级的猎手,也有趁其不备的机会。所以,以强用强就是在自寻死路。不信大家就等着看,用不了几年,太平洋彼岸的漂亮国将如何陨落。败蹬不是发誓了嘛,在他的任期内不会让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责,求也”——《说文》。“责道”就是“求道”。“并”同“摒”,摒弃、排除的意思。如果在求道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得世人的认可,选择柔身,以等待时机的到来。“柔身”并不是说去练柔术、做瑜伽,而是说放低身段,灵活处世。所以“强以行之”和“柔身以待之时”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而这个观点其实不仅是存在于道家,儒家也是持相同观点。例如孔子就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可谓立场鲜明。在《论语·述而》篇中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大概只有两千万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平民是文盲,所以但凡是有些知识文化的,是不容易被埋没的。例如在《论语》中就记载过两个道家的隐者和子路对话,对孔子所作所为有所评价。原文我放在下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读,锻炼一下古文的阅读能力,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略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有人说,道家思想始于老子,其实不然,道家思想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有多早呢?早在老子之前的一千七百多年左右,距今多年,曾经有一位叫许由高士,也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请注意这个名字,他寓意道家的开创者)。相传尧帝知许由贤德,要把王位禅让给他,许由推辞不受,隐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见其不从,又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到后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俗言,这就是“许由洗耳”的故事。据传,许由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许由便是许姓的得姓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就是许姓的昌祥之地。可见,上古的时候,人们对智慧的渴望和敬重。但是,时至今日则完全不同了,人人识字,小伙伴们或多或少地读过几本经典。至少教科书里曾经学过几句,多少也还有些记忆吧。但鲜有从中获得智慧,更诓论能从中开悟的。“王公若知之,国家之幸也。国大人众,强国也”。如果这样的圣贤被王公所知道,那么就是国家的大幸。如果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那么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国了。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本伐》义者,众之所死也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前道》圣人举事老子让你放下,“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逐字逐句解读《老子》——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