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一旦陷入困境,就要求新求变,以达到大禹治水疏通的效果。与春秋时相比,战国时的战争力度、强度急速升级,站在历史洪流中的战国七雄,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先后进行了变法,但唯独赵国最晚改革,且只做了一次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正月(前年),与群臣讨论了五天,最终决定“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犹如开挂了一般,短短十年内不仅灭掉了战国第八强且为患赵国百年的中山国,北击胡人拓土千里,又先后击败韩、魏、齐、秦等强国,让赵国进入最辉煌的时期。
问题在于,胡服骑射只是穿上了胡服学习骑射,为何立即就让赵国战斗力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改穿胡服只是表象,更有深层次的原因。
胡服骑射之前,赵国军事如何?苏秦一语道破
蚂蚁王国的改革,哪怕再正确、再成功,最终还是打不过大象;凶狼王国的改革,只要略微正确、略微成功,最终可能就是天下无敌.......赵国不是一只蚂蚁,而至少是一头凶狼,胡服骑射立竿见影的原因也在于此。
在胡服骑射之前,苏秦对赵国的军事实力有过一次总结,当时他对赵肃侯说:“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苏秦这是外交辞令,自然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关东六国中,赵国实力数一数二。
其实,早在晋国时期,赵氏集团就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从而在晋国诸卿中脱颖而出,与韩氏、魏氏成功地瓜分了晋国。三家分晋后,赵国继承传统,依然不断发展军事实力。胡服骑射之前,赵国与其他诸侯、以及胡人的战斗中并非一败涂地,而是胜负参半。
因此,不是胡服骑射让赵国变强,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由于赵国一直比较强大,且发展军事力量是其传统,所以赵国与其他诸侯的变法不同,只进行了军事改革。
胡服骑射表面是穿胡服,实际是一场军事变革
战国时期,七国服饰相差不大,但其他国家穿着传统服饰打仗时,没有觉得碍事,且还能打胜仗,没道理赵国不行。因此,胡人短衣紧身的服饰,的确比宽袖长袍更有利于作战,但要说赵军穿上胡服,战斗力立即就翻天覆地,这么说就有些勉强了。其实,穿胡服只是表象,实际是一场军事变革。
春秋战国时,衡量一国实力的标准是有多少战车,即“千乘之国”或“万乘之国”,战车才是当时的战争之王。从春秋郑庄公的“鱼丽之阵”,到春秋晚期魏国的“魏舒方阵”,再到战国初期魏国的魏武卒,由此让人看到了步兵也能作为战场核心,因此赵武灵王之前的各国是以车兵与步兵为主。但长期与狄戎交战,赵武灵王敏锐地发现了骑兵的威力,于是进行了一次军事变革,打造出了一支较大规模的成建制的专业骑兵部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赵武灵王除了增加骑兵这一兵种之外,还注重军事技能——射箭,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远程武器,一寸长一寸强。中国第一个大规模运用弓弩的是孙膑,在马陵之战中万箭齐发,让魏武卒损失惨重,还射杀了魏国名将庞涓。李牧大破匈奴十万铁骑时,手下就有善射者十万人,史书有云“彀者十万人”。
由于赵国本来就很强大,如今不仅发展出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王——骑兵,还注重射箭能力,培养出一大批能力出众的射手,于是相当于降维打击,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胡服骑射的第二年就连战连捷。
胡服骑射背后,应有配套措施,考古证实历史
上文说了,赵武灵王打造的骑兵,其规模应该不太大,以李牧大破匈奴来看,李牧“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李牧所处的是战国晚期,当时兵车还是主力之一,且李牧只选了1.3万匹战马,正常来说只能组建0.75万骑兵(一人两马),放眼整个赵国的话,骑兵规模也不会过于惊人。其实,汉代举国上下只打造出10余万骑兵,宋代甚至基本没有什么骑兵,因此以赵国国土与国力来看,很难承受较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既然如此,一支新兴的规模不大的骑兵,与一群善射的士兵,真的能连败强敌吗?其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首先是向楼烦学习,其次是战胜楼烦后采用“致其兵”的策略,即或雇佣楼烦兵或将其纳入赵军编制,所以赵国才能迅速建立一支强大、规模较大的骑兵。
如今考古发现,在张家口蔚县、宣化一带的墓葬中,战国前期是诸胡文化遗存,但战国中期后张家口一带、山西中北部、乃至到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既有中原文化墓葬,也有游牧文化墓葬,说明当时赵国势力已经扩散到这一带。更重要的是,在游牧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大量中原钱币与器物,反映出赵国雇佣胡人骑兵的历史。
除此之外,赵武灵王可能还实行了一项刺激政策。还是以李牧大破匈奴为例,当时李牧重金招募了一批陷阵士兵,史书记载“百金之士五万人”,即所谓的“百金之士”。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赵武灵王重金招募士兵,但以魏武卒、秦军功爵等来看,当时赵国极有可能推行了“百金之士”兵制。
在赵国原本强大的军事基础上,赵武灵王的穿胡服、建骑兵、重射箭、雇胡兵、重金刺激等措施,迅速让赵国的军事势力更上一层楼,成为当时关东霸主。
赵武灵王破除旧俗,向胡人学习,推行胡服骑射,在上下年中极为难得,因此被梁启超赞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赵武灵王的缺点也很明显,忽略了政治、经济、法制上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变法,没有真正提升赵国的国力。说到底,他只是走了一条捷径,在军事上让赵国强大,让赵国更走上了一条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路线,胡服骑射前赵国主动出击他国20次,之后主动出击他国30次,甚至动不动就是发动几十万人的战争。整体国力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赵国不断战争、不断损失青壮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在与秦国的碰撞中,沉疴难起的赵国注定会灭亡,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两场胜利可以挽救的。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