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史漫谈
图:来自网络
公元年6月,李世民率人在玄武门设伏,成功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接下来,他不得不面对父亲李渊,以对这一夺权事件进行妥善收尾。在这一血腥的家庭悲剧面前,他们父子俩是怎么处理的呢?《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有如下记载: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其后,李世民斩草除根,将建成与元吉之子悉数屠杀;紧接着,他被立为皇太子。不到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
也就是说,在手足相残的惨剧发生后,李渊父子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成功让双方下了台阶,并且为大唐的权力交接定下了调子。
不过,父子俩的上述举动,自然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其背后也都大有典故,充分体现出这对贵族父子对局势的判断。我们先看看典故本身的含义。
投杼之惑
杼,zhu第四声,指的是旧时织布机的梭子。投杼之惑,出自《战国策·秦二·秦武王谓甘茂》,是秦国左丞相甘茂在攻打韩国宜阳前,讲给秦武王的一个故事:
孔子的弟子、儒学大家曾参(即曾子),对待母亲可谓至孝。《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就是指他母子二人感情深厚到几乎有心灵感应。但就是这么一对模范母子间,同样经不起谣言的考验。
曾子与其母亲曾经在费邑居住。一天,有个与他同名同姓的当地人犯了命案,一些不知情群众不明就里,以为犯事的是杰出青年曾参。面对这种恶性案件,家人是要受牵连的,所以不断有熟人来曾家通风报信。
曾参画像第一个人跑来告诉曾母:你家曾参杀人了!出于对儿子品格的信任,正在织布的曾母头都没抬,回道:我儿子不可能杀人。来者只得离开;
过了一会,又有人跑来通报同样的消息,曾母继续织布,不过这次没有出声;
然而,又过了片刻,当第三个人来到曾家说了同样的话后,淡定的曾母终于坐不住了,她扔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命。
甘茂以这个故事为例,是要提前在思想上给秦武王打预防针,以避免樗里疾、公孙衍等政敌趁机在朝廷说自己坏话,让自己因此失去了国君的信任,从而在前线功败垂成。
因此投杼之惑这一典故可以理解为:由于听信多次重复的谣言/谎言,就放弃了曾经对某人的无比信任。
《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场景想象图而且,由于故事主角的特殊身份,让这个典故变得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你看,以大圣人曾子的完美品格,及其与母亲啮指痛心的深厚感情,尚且禁不起三次谎言的误导,我因他人的蒙蔽而对你产生了怀疑,就更是人之常情了是不?让咱们把酒言欢、重修旧好吧!
所以在历史上,这一典故频繁出现,用来表达希望修复彼此间信任的意愿,比如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在给侯景的诏书中就提过:
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萧衍对这一典故的引用,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如果他能坚持怀疑侯景,自己也就不会被活活饿死了。
兵临城下还在念佛的梁武帝萧衍跪而吮上乳
从字面来看,这个短句很有画面感:李世民跪下来,吮吸父亲李渊乳房。不过考虑到他们是接受过系统儒家教育、身份高贵的皇族,况且当时身旁还有萧瑀、陈叔达、裴寂、尉迟敬德等一众文臣武将围观,李世民是不可能做出字面所指行为的。他应该是跪下来,扑在父亲怀里,并将嘴贴在其胸前,隔着衣服作出一个吃奶的动作而已。
那他为何有这个貌似不雅的举动?自然是有其深思熟虑:
跪乳一词,出自汉代何休给《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加的注解中:
凡贄,天子用鬯,诸侯用玉,卿用羔……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类死义知礼者也。
东汉班固所作的《白虎通·衣裳》中也提到:
独以羔裘何?取轻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者取跪乳逊顺也。
因此,后世常用羊羔跪乳,来表达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可以延伸为用来体现饮水思源的感恩心态。
接下来,我们看看在得知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李渊面临的处境。
骑虎难下的李渊与大唐朝廷
当时,在李世民的吩咐下,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来到皇帝李渊的住所。
见到这一猛将的架势,李渊大惊:
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尉迟敬德的回答,看起来非常冠冕堂皇: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但这话的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威胁:李建成本身就是太子,在李渊身前也没有失势,怎么可能主动作乱?所以他就是告诉李渊:秦王已经把太子和齐王除掉了,并让我来要个话,陛下你看着办吧。
尉迟敬德画像当时在场的一众老江湖,对眼前的局面自然一目了然。所以当李渊询问意见时,萧瑀、陈叔达这两位平日里态度较为中立的重臣,发表如下看法:
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
元良,就是天子。这段话往通俗了讲,可以这么解读:
当初陛下你太原起兵,身处河东的建成、元吉压根没有参与策划,完全是你和秦王的主意;其后攻下长安,扫除薛仁果,消灭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强敌,也都是秦王的功劳。弟弟打天下,哥哥接班坐天下,古往今来哪有这样的道理?一山不容二虎,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朝野内外都对此心知肚明。陛下你一直犹豫不决,才酿成这一祸乱。如今,被迫犯下人伦惨案,秦王一定惴惴不安,您只有把皇位交给他,才能打消他的疑虑,让大唐天下回归太平;不然的话,指不定还会发生什么事!
唐军战斗力强劲能将各路势力团结在自己旗下,李渊自然是有一定水平的,他心里明白,自己眼下有两个选择:
不接受李世民先斩后奏的逼宫行为,并对他进行惩罚。那么,以尉迟敬德的能耐,自己及身边这一群老头子的下场可想而知。退一万步讲,即使尉迟敬德突然反水帮自己,那自己能拿李世民以及秦王府的一众精英怎么办?家族里还有谁能对抗这个儿子?况且,如果李家同室操戈,坐收渔利的不还是外人?届时自己的老命是否能保住还是个问题。
所以实际上,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接受现实,提前退休。反正早晚也得让位,与其朝不保夕,不如坦然面对。自太原起兵伊始,二儿子就满怀大志,绝不可能久居人下;老大的资历、老二的能力,自己多年无法妥善解决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至高的皇权面前,何来的亲情?平心而论,这怪不得别人。
玄武门事变没有正义方达成表面的和解,完成平稳权力交接
因此,经过对局面的判断,李渊接受了现状,首先,他根据尉迟敬德的请求,写下手令,命令外围还在跟秦王势力对抗的皇宫宿卫、东宫及齐王府兵力放下武器,接受李世民调度;然后让宇文士及、裴矩等人亲自去现场协调局面。其后,才召见犯了事的李世民。
见到唯一幸存的成年儿子后,李渊用手拍着他的肩膀说:
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儿啊,最近一段时间,为父由于他人的谣言,差点对你产生了怀疑、犯了曾子母亲那样的错误,你可能原谅我?
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对付父亲的大度表态,之前还尴尬、内疚乃至有一丝愤恨的李世民百感交集,此时他说什么都是苍白的,只能用羊羔跪乳的动作,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同时嚎啕大哭,将自己长期以来的压抑心情做一个彻底的释放。
其后,大唐的走向就进入了李世民的节奏;太上皇李渊则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宫里游乐生娃度日。
我相信,史书中对上述场景记录是真实的,不然为何其后各方势力能够迅速地团结在李世民旗下?李渊的这一处理,带来了朝野都希望看到的局面。
不过,遭受人伦惨剧、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李渊,内心一定不好受。直到三年后,在曾让自己颜面尽失的东突厥被李世民连根拔起后,他才彻底打开心结:
怀着安慰与骄傲,李渊亲自召集勋贵及家人在凌烟阁彻夜庆祝。酒酣耳熟之际,他亲弹琵琶,李世民合着音乐起舞,父子俩终于达成了彻底和解。
参考资料:《战国策》《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