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扶苏谁是秦始皇心中的接班人,被抹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953.html

说起李斯,在历史上算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秦国秦对有作为的宰相,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功在千秋。也有人说他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甚至行为卑劣,不配为人。

秦相李斯

因为李斯残忍的毒害同窗韩非子,甚至篡改始皇帝遗诏,导致秦国二世而亡。客观来讲,如果说上面说的两件坏事都是真的的话,那么李斯的罪行真的是罄竹难书,真的如此吗?

1.韩非子的能耐

李斯和韩非子的矛盾纠缠,所谓同行真是冤家,都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最后是相爱相杀。那说起韩非子,那是韩国贵族,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法家集大成者。他天生口才不行,但人家这个文笔写得特别好,一支笔妙笔生花是直抒胸臆,最终写出了《孤愤》《五蠹》《说林》等传世名篇。当时的秦始皇嬴政看到流传以广的《孤愤》等书的内容时,觉得这写得特别棒,当时秦始皇说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友,便是死也无憾了。

第一就说明韩非他确实很有才华,秦王看到他的著作,就想认识这个人,成了他的粉丝。第二就是秦王不知道这些书是谁写的,当知道是韩非写的,秦王非要得到韩非这样的人才,不惜发兵攻打韩国。

韩国这样一个弱国,他哪能扛得住秦国这么,韩王没有办法,只好派韩非为使者出使秦国。

求贤若渴的亲王终于见到了自个心目中的偶像,才华横溢的韩非。按道理说,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吧。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后来韩非竟然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被秦王关押了。理由是什么呢?史记说李四害怕韩非得到秦王重用,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率先向秦王进谗言。

这时李斯真的坏透了,派人给韩非送毒药,逼迫他自杀。韩非想要申辩,但是求告无门,等到秦王后悔想赦免韩非的时候,他已经服毒自尽了。那么这些说法都是司马迁写的,那也是千百年来你我所共知的主流思想,但真相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这个说法看似是合情合理,可是仔细推敲后漏洞百出。

首先我们想想嬴政对韩非的这个态度就很怪,如果秦王真的是因为想得到韩非而不惜出兵攻打韩国,说明他非常看重韩非。那怎么可能因为李斯的几句话就把韩非关起来?

秦始皇可是吃素的,你看历史上他是如何铲除嫪毐,扳倒老谋深算的吕不韦,他就这么没主见,被人三言两语就改变了主意?那他就不可能成为日后的千古一帝。

其次,李斯凭什么要嫉妒韩非?

因为李斯当时已经是秦国的丞相了,深得君主信任。韩非只写出了几本书而已。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真的犯不上嫉妒一个别国使臣。退一步讲,即使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害怕他威胁自个儿的地位,可是嫉妒就一定要杀了他吗?别忘记了他们领导可是千古一帝,是李斯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的吗,李斯未雨绸缪,想杀韩非子,他有这个先斩后奏的胆量吗?

2.韩非之死

根据战国策记载,当年四国联军发兵要进攻秦国,双拳难敌四手。秦王嬴政就赶紧召集60人商量对策,但是无人能对。这时候一个小人物叫姚贾,是毛遂自荐,说他愿意出使,必能成功。嬴政当即就给了姚贾车骑财宝无数,还将自个儿穿的衣服、帽子、配件统统给姚贾穿戴,对姚贾寄予厚望。

果真姚贾不负使命,三年间,凭着自个儿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各国是奔走串联,最终是破坏了各国的联盟,阻止了联军进攻,并和各国权臣建立好友好关系,然后返回秦国。

秦王乐坏了,马上将姚贾拜为上卿。但就在这时。这个不识趣、在一旁的这个韩非子突然跳出来搅局,他竟然背后告起了姚贾的黑状,说秦王你不能信任他。他花光了大量的钱财,在诸侯中奔走,未必能够为秦国把四国拉拢,其实姚家花国家的钱不是为国家办事,而是给自个儿办事,给自个儿办事,都是为了自己,而且他是个看门保安的儿子,有犯罪前科。

姚贾说大王,您如果听信谗言要办我,谁还敢为你尽忠呢?有犯罪前科,请问过去能代表现在吗?

最后,直接把嬴政说愣了。秦王嬴政由此认定韩非子是个大坏人,挑拨我们君臣关系,因此将韩非子软禁并诛杀。

3.被抹黑的李斯

说起来这个版本的故事听的人不多,好像挺精彩的。可是请注意,这里边李斯一点影子都没有,那么为啥历史上硬说是李斯杀了同门呢?

而且这个版本你仔细推敲以后,你会发现也有漏洞。

首先就是四国攻秦,而秦国君臣束手无策,你觉得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秦国有可能发生了吗?当时秦国早就具备了一统天下的能力了,只是时间问题怎么会对四国联军束手无策呢?

其次,韩非子为什么要针对姚家,然后偷偷打小报告,告黑状,他在历史上会是那样的人吗?如果是那样的人,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吗?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韩非子的死因只能是无解之谜。跟这个李斯可能真没关系,我们是错怪李斯。

历史上李斯被黑得最惨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秦始皇的传位之谜。

4.秦始皇传位之谜

按照史记的说法说,李斯这个坏家伙在秦始皇去世以后,与赵高狼狈为奸,陷害扶苏,拥立胡亥,秦朝二世而亡。

李斯他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问题是,李斯在历史上为什么要和赵高蛇鼠一窝呢?

书中说,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赵高当时为了搞定第一次,就一连问了他五个问题,说,丞相你必须要立胡亥,您与蒙恬相比的话,谁的能力强,谁的功劳,谁深谋远虑,谁不被天下人怨恨,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近这五个问题,问的李四哑口无言,这正好戳中了李斯的软肋。

李斯装作很淡定,就冷冷的发问,好,其实我李斯在这些事情上都比不过蒙恬又如何呢?赵高笃定的说,扶苏继位之后必将实行仁政,丞相的法家思想还有立足之地吗?扶苏也一定把蒙恬视为左膀右臂,那么丞相又要去哪里?大秦您还呆得住吗?

赵高一条条的分析利害关系,李斯内心开始动摇了,旁边的赵高他看到这个细节,便继续的加油添醋说,如今天下如果掌握在胡亥手中,若是您能接受我赵高的建议,就可以永久享受爵位,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如果一意孤行,必将祸及子孙,全族的生死荣辱就在一念之间。难道丞相你要做出令人寒心的选择吗?

赵高

据说李四听罢这些话以后,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大声喘息的说道,唉偏偏遇到这混乱世道,既然不能跟随始皇帝而死,哪里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于是李斯妥协了,接着伪诏,造出残害扶苏、蒙恬等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乍一听条理清晰,赵高妥妥的小人,李斯在糖衣炮弹的袭击下沦陷了。

但是你细细分析还是有想不通的地方。你想赵高之所以拉李斯入伙,就是因为自个儿和胡亥搞不定这件事情,可见李斯的权力很大。当时,李斯的儿子都娶了公主,女儿都嫁了秦国皇室。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斯为什么不能选一个女婿当皇帝,而是来扶持胡亥呢?那么在历史上还有哪种关系比外戚更加稳固,直接当皇帝老丈人不是更好吗?另外李斯不支持扶苏,是因为扶苏最信任的人是蒙恬,不是自己。可是胡亥最信任的人是赵高,也不是他。

因此无论这两个人谁即位当皇帝,李斯肯定都不是第一心腹大臣。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斯没有非选胡亥的理由,大家可以好好想想。

5.秦始皇心仪的接班人

接下来,咱们看一本重量级的书,这本书叫作《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第三卷,赵正书就给了刚才这些推测一个正面的回答。赵正书据考证,成书于西汉初年,时间上,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而且赵正书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了秦始皇在临终前和李斯的对话。

李斯被害前的臣子,以及亲王子英的建言可信度同样也是非常高的。那么这部书的观点就是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其实就是胡亥。当时除了李斯、赵高等人,还有很多人在场,他们也不存在篡改诏书的可能。因此,无论是赵高还是李斯,在继承人这件事情上,都是按照秦始皇的命令去办的事儿,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那好了,千古谜案为什么在这两本书的记载上截然不同呢?

其实也非常好理解,秦始皇临终遗言绝对是高层机密,怎么可能能像现在的明星绯闻一样,传的是人尽皆知是。而且秦法严苛,也决定了当时可能没有人敢把这点历史客观地记录下来。再后来,秦末项羽攻下咸阳以后,一把大火把秦朝的官方典籍统统烧了。

被抹黑的秦始皇和李斯

那么这段历史可能早就成了一段无头公案,而赵正书和史记都成熟于西汉。这时秦朝已经是前朝了,自然是想怎么编都可以,于是各种版本频出。无论是史记还是赵正书,在这件事情上,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为后世读者还原百分百的历史原型,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能在众说纷纭中的说法当中选取一种自个认为最贴近事实的写出来,也就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这就好玩儿了。如果赵正书的说法是真实的,李斯篡改遗诏,谋害扶苏就可以发案了。这件大事如果成功翻案,你还会认为李斯是奸佞之人吗?

而与李斯相同待遇的人还有秦始皇,许多人都说秦始皇是暴君昏君。可是很多残暴的事件你知道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那孟姜女和秦始皇其实没什么关系,但是你知道吗?坑杀儒生或者说坑杀术士也是后人编造的,而且秦始皇并非一直霸气外露,历史上他也有一段说的不算的郁闷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