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分沾他人的利益、好处;也就是沾光的意思。比如明朝的阮大铖在《燕子笺·辨奸》中就写过,“贤契高才,自当首选,老夫借光不浅。”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时的客套话。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理水》中就有描写:“临末是一个粗手粗脚的大汉……连声说道‘借光,借光,让一让,让一让’,从人丛中挤进皇宫去了。”
然而为什么这个“光”还能借呢?
《战国策·秦策》中记载,甘茂本是楚国人,秦武王嬴荡还没有即位的时候,甘茂就在嬴荡的身边出谋划策,并成功地让秦惠文王认为嬴荡是下一任国君的最好人选。也正是因为如此,赢荡成为秦武王之后,便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在甘茂的努力下,宜阳之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成功为的秦国打开了通往东方的大门。
但是秦武王在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意外身亡。随后秦武王的弟弟秦昭襄王上任。
在秦昭襄王继位后,甘茂劝说秦昭襄王把宜阳之战中得到的武遂还给韩国,然而向寿和公孙奭却极力反对,但没有成功。于是双方结怨。向寿、公孙奭便经常向秦昭襄王进谏,污蔑甘茂。
秦昭襄王慢慢就对甘茂产生了猜疑。甘茂知道后,就非常害怕,于是就逃了出来。
当甘茂逃到秦国边境函谷关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纵横家苏代。苏代问甘茂要去哪里?甘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苏代道:“先生听过江边姑娘们的事吗?”
苏代回道:“没听说过。”
于是甘茂就讲了一个“借光”的故事。
据说,在一条江边住着许多人家,每天晚上,各家的姑娘们各自带着蜡烛聚在一起做针线活。然而有一位姑娘家里很穷,没有蜡烛。于是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女子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对大家说道:“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甘茂又说道:“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
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苏代到达秦国完成任务后,苏代借机劝说秦昭王说:甘茂,是个不平常的士人。他在秦国居住多年,连续三代受到重用,从肴塞至鬼谷,全部地形何处险要何处平展,他都了如指掌。如果他依靠齐国与韩国、魏国约盟联合,反过来图谋秦国,对秦国可不算有利呀。
秦昭王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苏代说:大王不如送他更加贵重的礼物,给他更加丰厚的俸禄,把他迎回来,假使他回来了,就把他安置在鬼谷,终身不准出来。秦王说:好。随即赐给甘茂上卿官位,并派人带着相印到齐国迎接他。但是甘茂却执意不回秦国。于是苏代又对齐愍王说:那个甘茂,可是个贤人。现在秦国已经赐给上卿官位,带着相印来迎接他了。甘茂因为感激大王的恩赐,推辞邀请不去秦国。现在大王您拿什么来礼遇他?齐王立即安排他上卿官位,把他留在了齐国。
秦国见此也赶快免除了甘茂全家的赋税徭役来同齐国争着招揽甘茂。
这就是“借光”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