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被罗某的一篇《×××,你给我站住!》刷了屏,文章内容极富感染力。爱心泛滥的网友们疯狂转发、捐助,罗某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集了多万元,可谓名利双收。随后事件极速反转,朋友圈又被质疑的声音刷了屏,有指责罗某诈骗的、有指责互联网捐助乱象的、有高呼孩子可怜的……吃瓜群众一脸懵逼。
不管真相如何,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罗某是深谙营销之道的高手,在互联网时代,抓住网友眼球的方法有千万种,营销手段也有千万种。那么,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们是怎营销的呢?
说到古代的营销炒作,怎么都不可能绕过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成功的原因。古代没有报纸等新闻媒介,但是不代表没有新闻,只不过这些新闻是通过口口相传扩散开的。姜太公通过做怪异的事情(直钩钓鱼,且鱼钩离水面三尺),说哗众取宠的话(“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专钓王与侯。”)来制造一个大新闻。这样的做法放到现在,不就是电转吃玉米和“宁做宝马哭,不做自行车笑”嘛!区别就是,现在的营销炒作是面向广大受众的,而姜太公的目标受众只有一个,那就是姬昌。
古代的炒作也不全是为了名,也有为了钱的。在《战国策燕策》里,苏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这么一个卖马的人,牵着马在马市里呆了好几天都没有来买。于是他很着急,就跑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心想,这还不简单,满口答应了,然后就来到集市,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旦而马价十倍”,马不仅卖了,马价还暴涨十倍!这个故事放到现在,不就是请明星做代言嘛!连出场费都如出一辙!
你以为只有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营销智慧吗?图样图森破。现在名满天下的毕加索的画,其实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受欢迎。老毕琢磨着,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画卖个好价钱呢?于是他花钱雇了一群大学生,让他们天天去卖画的商店里转悠。
“老板,有毕加索的画吗?”
“谁?”
“毕加索啊!”
“没有。”
“什么破店!连毕加索的画都没有!”
老板:“……”
遇到一个两个还好,连续几十个来买毕加索画作的人终于动摇了画店老板的价值观,他深深地为自己感到羞愧,我们店怎么能没有毕加索的画!于是老毕成功上位,跻身画作畅销榜的行列。
当然,无论是姜太公还是毕加索,如果你有真才实学,那么炒作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是像罗某那样掩藏重要信息,故意夸大困难博同情的营销手段,就和诈骗无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