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赵姬,一对特殊的母子訫立史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光环,拥有多大的权势,即便是千古一帝,但终究还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儿女情长,今天就聊聊赵姬和赵政这对母子的故事。

孔子批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那是因为他没有活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再乱,至少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尽管道德沦丧,但游戏还是有规则的,诸侯之间还讲究礼仪,发动战争还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各自称王,都以消灭对方为己任,发动战争已经不需要任何理由了,弱肉强食,明目张胆地抢,没什么道理可讲,后世的迂夫子们居然还纠结于当时的宫闱淫乱,伦理纲常,可笑而已。

秦国是众诸侯国里最不在意伦理纲常的那个,秦国先祖是商的遗民,又常年与西北地区的羌、戎、狄、氐等族人交融,彼此影响,其民风更趋于彪悍粗犷,淳朴原始,中原众诸侯国向来瞧不起秦人,认为秦人不习周礼。赵姬与赵政虽为母子,但又不同于其他母子,别的母子大都是母贤子孝,她俩却是相依为命,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

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女人,有姿色,善舞,被赵政的父亲,流落在赵国当质子的异人看上了,当时吕不韦正在“投资”异人,所谓的奇货可居中的“奇货”,吕不韦本来是不愿意的,但转念一想,那么多金钱都投入进去了,也不差一个女人了,于是,赵姬又成了异人的女人,后来赵姬在赵国为异人生了一个男孩,随母姓,名政,就是赵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赵政三岁那年,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不顾孙子异人的安危,派兵攻打赵国,也许这是在考验异人的求生技能吧,异人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祖父的“期望”,同吕不韦一起神奇地逃回了秦国,丢下了赵姬和赵政母子,赵国人抓异人不到,就要捉这对被遗弃了的母子出气,幸好赵姬的娘家有些势力,把这对可怜的母子藏匿起来,这才免于一死,自此这对母女被赵国监管起来,秦始皇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赵政九岁那年,他的祖父终于等到了自己长寿的父亲的死,继承了王位,就是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算是一个长寿的人,却是一个短寿的王,他的继位似乎就是为了给他父亲办理丧事,守完丧的第三天又开始让别人给自己办理丧事,虽然自己并没来得及有所建树,却间接地让赵政得以回到秦国。

华阳夫人

秦孝文王登基之后,立异人为太子,异人之所以能被立,还得感谢吕不韦帮他认了一个了不起的妈——华阳夫人。赵国听说异人被立为太子,于是就想巴结异人,毕竟异人曾经在赵国生活多年,也算第二故乡吧,多少是有感情的,为了联络感情,表达诚意,就主动把赵姬母子送回了秦国,赵国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送回去的这个赵政,就是若干年后灭掉赵国的秦王。也许异人自己都没想到赵姬这对母子还能活下来。

赵政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秦庄襄王托付完后事也死了,祖父、父亲,两任秦王,满打满算执政不足四年,而这一切似乎就是冥冥之中在为秦始皇的登基做准备。异人死后,赵姬成了太后,吕不韦成了仲父,两个人免不了旧情复燃,十三岁的秦王不知道吗?怎么可能不知道,秦王如果赵政连这点警觉和心机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坐稳天下。

在秦国,太后养男人从来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而是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当年宣太后知道自己要死了,就想让心爱的男人魏丑夫陪葬,魏丑夫怕死,特地去找庸芮去宣太后那里做思想工作,所以说,太后养面首本来就是开诚布公的事情,国人都知道,也不避讳。

赵政年少,权力掌控在赵姬和吕不韦手里,而赵姬和吕不韦夺取权力也是破费一些周章的,秦国原有的政治势力不可能把权力拱手相让,所以,两人开始的时候会是盟友。秦国太后掌权也早有先例,惠文后,宣太后皆是样本。史书上说吕不韦年老体弱,开始有心无力,为了迎合太后的欢心,把嫪毐介绍给了太后,嫪毐凭借这层关系,被封为长信侯,权倾朝野,甚至可以和吕不韦分庭抗礼。事实上,这只能说是一种巧合而已。其实,真正想压制吕不韦权力的更可能是太后,当共同对手没有了,盟友也就变成了对手,嫪毐只是太后的代理人而已,即便没有嫪毐,也会有王毐、李毐,赵姬不仅是一个女人,也是另一个宣太后。

《战国策·魏策四》有:“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欲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国赞嫪毐,以嫪毐胜矣。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

也就是说,秦国已经分成了嫪毐的势力和吕不韦的势力,连魏国人都知道巴结嫪毐就是巴结太后,并试图贿赂嫪毐来缓解与秦国的关系,秦王自己能不知道?并且封侯可不是说一句话的事儿,无论秦王执不执政,手续还是要走的,嫪毐为什么会被封侯,秦王能不清楚,如果秦王能愚蠢到这种程度,还能统一六国,难不成六国都是主动投降的?唯一的原因是秦王在隐忍,隐忍的不是太后的私情,更不是嫪毐,而是太后和吕不韦的专权。

秦王22岁那年,翅膀终于硬了,于是想自己独揽大权,而切入点就是嫪毐,于是嫪毐为了自保,选择先发制人,终究是以卵击石,身败名裂。为什么嫪毐叛乱没有成功?因为他没有得到太后的支持,嫪毐也清楚自己得不到太后的支持,因为在嫪毐与秦王之间,太后必然会选择秦王。嫪毐死后,太后主动放弃了权力,这是在秦王意料之中的,这才是秦王能快速平定这次事件的原因。

太后失势,秦王下一个要修理的就是吕不韦,所以拿嫪毐之事借题发挥,扯出吕不韦介绍嫪毐予太后之事,于是搬到吕不韦,而秦国之所以能把这种事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说,就是因为秦国对这种后世所认为的宫闱淫乱并不当回事儿。而当秦王大权在握的时候,又把亲妈接了回来,说什么大臣以死劝谏才迎回太后,说什么孝义为先,少说这种骗人的鬼话了。

秦王不是那种讲究孝义之人,更不会受限于儒家的那套伦理道德,但秦王也是人,永远也忘不了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我们在此不过度揣测他们母子之间是否会有特殊感情,但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对他的一生有决定性影响,赵姬一定是秦王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秦王有二十几个儿子,却从来没有后宫妃嫔的记载,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所以在当时,秦王身边的人一定都知道秦王和太后之间的微妙关系,秦王也一定是在找台阶,以便能把他妈接回来,所以才会有人“冒死”劝谏。那些人无非是摸准了主子的真实想法,投其所好,给主子找个台阶下罢了,自己又能名利双收,此类皆是阿谀奉承之小人。

嫪毐被诛,吕不韦自鸩,秦王夺取了权力,坐稳了天下,赵姬还是贵为太后,无论是旧情人还是心上人,外人终究是外人,母子依旧还是母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