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本连贯性非常强的史书,接着昨天的材料写彭越,这是最后一篇彭越,因为彭越这回彻底回老家了。
当是时,始皇驾崩,二世夺权,赵高乱政,荼毒四海,陈王奋起挥黄钺,秦帝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天下瞬间分崩离析,狼烟再起,拉开了灭秦之战的序幕;刘邦和彭越都是是其中一员。
刘邦以土匪发迹,彭越以水盗起家;刘邦在关中的民心,彭越在梁地的人心;刘邦屡战屡败,彭越也是屡败屡战;刘邦48岁下海创业,彭越也是以高龄号令水匪。纵观两人前期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可为什么?刘邦建立的汉朝成为文明的标志,而彭越却以身死国灭夷三族的悲剧收场?
因为,彭越只是个A货刘邦,看似形同,其实质异。
《资治通鉴》汉纪太祖高皇帝十一年前年
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关奏请族之,上可其奏。三月,夷越三族。枭越首洛阳。
彭越西行到郑国故地,路遇吕后从长安来。彭越对吕后哭泣诉说,说自己无罪,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了,与他一起回来。到洛阳,吕后向刘邦说:“彭王豪壮勇武,现在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自留后患;不如就此杀了他。我已恭敬的与他同来。”
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舍人控告彭越又谋反。廷尉王恬关上奏请求灭彭越族,刘邦批准了。三月,诛杀彭越父、母、妻族。斩彭越首级于洛阳
在这段材料里,彭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下场。
在刘邦势力还很小的时候,彭越就已经站队刘邦,仅迟于萧何曹参等丰沛系人员,彭越的站队非常的真诚,并不是因为谁赢帮谁,谁势力大帮谁,而是真的看好刘邦,觉得刘邦能成大事,觉得刘邦跟自己是一类人,而且还自认为不如,详见之前写的文章:《没钱没资源怎么收拢人心》。
因为这个原因,在刘邦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彭越和刘邦就已经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此后楚汉争霸期间,也是一直忠心耿耿的在昌邑开辟根据地,用第二战场拖住项羽部分兵力,还给刘邦军送过粮。
同时,刘邦也是负过彭越的,彭越攻下梁地,刘邦却让魏豹当魏王,让彭越当魏相;对此,彭越没有吭声。彭越也负过刘邦,垓下之战迟迟不到,陈豨叛乱称病不来。
韩信陈豨臧荼等人失败后都是夷三族的待遇,唯独彭越,刘邦没有对他痛下杀手,而是流放到了蜀地,留了一条命,当了皇帝的刘邦还是有人性的,也有心软的时候。
刘邦之所以对彭越手下留情,第一是因为上面说的原因,刘邦对他的感情比其他异姓王深厚,毕竟曾经真心爱过,所以他才敢找吕后哭诉;
第二是彭越造反只是疑罪,没有真的造反,罪责主要在于扈辄劝他造反,他没有举报扈辄,所以有关部门说他“反形已具”,而不是说他直接造反(详见昨天的文章)。
第三则是因为彭越也年龄不小了,没几年活头了,打发到蜀地去了却余生,也不会出大问题。
可要彭越命的,恰恰是彭越的这一次哭诉!我们看看彭越都说了什么?
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
从材料看,彭越的哭诉主要有以下中心思想:
1.自言无罪
2.想回老家昌邑
1.自言无罪,犯了掌权者的大忌,这是变相的骂刘邦忘恩负义、无罪见诛。语言中透露着不服。至于是不是真的无罪,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刘邦是君,彭越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彭越不服,去求吕后,给吕后的感觉就是,因为彭越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时候彭越没有力量,尚且不服;如果有力量,彭越又不服,会干出什么事呢?彭越不服,那彭越的家人、下属、故旧等等会不会也不服?
2.想回老家昌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掌权者的神经最为敏感,时刻都害怕被夺取权力。彭越一生都在梁地对抗项羽,在昌邑得民心、有威望、势力盘根错节。现在没有力量,只能求我,你彭越想回梁地,回昌邑,到底是想回去养老?还是因为不服不满,想回去起兵造反?
吕后不是刘邦,彭越怕是老糊涂了,低估了吕后的心狠手黑,彭越的一次哭诉,反倒提醒了刘邦吕后,你彭越不是在梁地有基本盘吗?人去蜀国了,势力还在,子子孙孙还在,亲戚故旧还在,一样会不服不满,处理不干净等于留了个定时炸弹给刘盈,刘邦百年之后迟早要爆炸,你彭越不是要回老家吗?夷三族够不够?这回彻底回了老家。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就要做到极致,权力的游戏中只有你死我活,没有手下留情。
手下留情,只会按下葫芦又起来瓢;
手下留情,只会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下留情,只会处理掉一个隐患,又冒出来更多隐患!
最后:我不是教你们心狠手辣,而是鉴于往事,提前预判,避免被人心狠手辣。
敖让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