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韩国打算就征用周室的兵甲和粮食。周天子为此忧心忡忡,将自己的担忧告诉苏代。
苏代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不仅能让周室免于被韩国征用兵甲和粮食,还能为天子取得高都。”
周天子心花怒放,说:“如果先生真的能够做到,我以后就将国事全部委托给先生。”
苏代就前往韩国拜见韩相公仲侈,说:“您听说楚国的计划了么?昭应对楚王献策说:‘韩国现在没有兵也没有粮食,又无险可守。我们趁这个机会攻打韩国,不过一个月就可以消灭韩国了。’现在楚军围困雍氏已经五个月了,这是楚国的问题,楚王已经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是不是正确。现在您要征召周室的兵甲和粮食,这不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撑不下去了么?昭应如果听说了这个情况,一定会劝说楚王增兵雍氏,雍氏一定会被攻破的。”
公仲侈说:“您说的对,不过我派遣去征召物资的人已经处罚了。”
苏代说:“为什么不趁此机会把高都送给周室呢?”
公仲侈发怒道:“我已经放弃向周室征召兵甲和粮食,已经够可以了,你现在居然让我把高都送给周室,你脑子进水了吧!”
苏代说:“您将高都送给周室以后,周室必然和韩国交好。秦国听说这事以后,必然会怒向胆边生恶从心中起,和周室断绝关系。这样的话,您就以一个高都的成本而获得了整个周室。”
公仲侈说:“你说的对。”
于是韩国不仅没有征召周室的兵甲和粮食,还将高都送给了周室。楚国因为不能攻克雍氏而撤兵。
田需死后,昭鱼对苏代说:“现在田需死了,我怕张仪、薛公或者公孙衍中的一位会成为魏国国相。”
苏代说:“那么谁担任相国对你更有利呢?”
昭鱼说:“对我最有利的是由魏太子担任相国。”
苏代说:“请让我前去拜见魏王,魏太子必然会成为相国。”
“你打算怎么做?”
“你来充当魏王,且看我的表现。”
昭鱼就说:“请开始你的表演。”
苏代说:“我从楚国来,昭鱼非常担忧魏国的形势。我会问昭鱼‘你在担忧什么呢?’昭鱼回答我说:‘田需死了,我怕张仪、薛公或者公孙衍其中一个人会成为国相。’我会说:‘不用担心。魏王是个长者,必然不会用张仪为国相。因为一旦张仪成为魏相,必然会以秦国的利益为先。薛公如果成为了相国,必然会以齐国的利益为先。而公孙衍为相就会以韩国的利益为先。所以梁王不会让此三人为相。’魏王这时候就会问我:‘那我应该用谁来担任国相呢?’这时候我就会回答:‘不如让太子担任国相,这样的话,此三人都会认为太子迟早会成为大王而将国相的位置空出来,他们为了取得相位一定会以魏国的利益为先。以魏国的强盛,再加上此三人会为魏国结交三个万乘之国为外援,那么魏国一定会安如泰山。所以说,不如让太子出任国相。’”
苏代就去拜见魏王,用这套说辞来说服魏王。魏太子果然出任国相。
原文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
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
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
苏代往见韩相国公仲,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攻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是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
公仲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
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
公仲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
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敝高都得完周也。”
公仲曰:“善。”
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田需死,昭鱼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之有一人相魏者。”
代曰:“然则相者以谁而君便之也?”
昭鱼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
代曰:“请为君北见梁王,必相之矣。”
昭鱼曰:“奈何?”
代曰:“若其为梁王,代请说君。”
昭鱼曰:“奈何?”
对曰:“代也从楚来,昭鱼甚忧。代曰:‘君何忧?’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有一人相魏者。’代曰:‘勿忧也。梁王,长主也,必不相张仪。张仪相魏,必右秦而左魏;薛公相魏,必右齐而左魏;犀首相魏,必右韩而左魏。梁王长主也,必不使相也。’王曰:‘然则寡人孰相?’代曰:‘莫如太子之自相,是三人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皆将务以其国事魏,而欲丞相之玺。以魏之强,而持三万乘之国辅之,魏必安矣。故曰:如太子之自相也!’”
遂先见梁王,以此语告之,太子果自相。
补
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这个故事是苏代的重要业绩。
公仲,即公仲侈,韩国相国,力主和秦国交好,颇有建树。
田需,战国时期齐国人,借助楚国的力量担任魏国的相国。
昭鱼,战国时期楚国重臣,还曾经担任过韩国相国。
犀首,即公孙衍。犀首原本是魏国的一个官职,由公孙衍担任。后来就用犀首代指公孙衍。
太子,即魏昭王,战国时期魏国第五位君主。魏襄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和魏无忌的父亲。
感
第一段出自《战国策》,后一段出自《史记·魏世家》。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就这两个故事苏代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掮客。能力固然是有的,就是有点利益为先的意思。
比如说第一个故事,看上去是替周室解决了问题还为周室谋取了高都,但是隐患是得罪了秦国。如果秦国要是出兵攻打周室那又该怎么破呢?
这说不好听的,不就是“管杀不管埋”么?
这算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但是在大家发现东墙没了以前,苏代早已经朱安的盆满钵满了。
这样不好。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