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学语文先生
海量训诲资本,免费领取
八年级下册: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天然的说话》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灯笼》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光阴的足印》
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着末一次演讲》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力》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我平生中的紧急决议》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6课《贺喜奥林匹克活动复兴25周年》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泉源各拉丹冬》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通过丽江》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23* 马 说
01 积存使用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祗(zhǐ) 骈死(pián) 槽枥(lì)食马者(sì)外见(xiàn)
2.用“/”给底下的句子断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两处)
(2)才美/不过见(限标一处)
3.注解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故虽着名马 故:是以 虽:纵使
(2)祗辱于仆从人之手 祗:只,仅仆从人:仆众
(3)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和一般马)一齐死槽枥:马槽
(4)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 或:偶然
(5)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 且:犹,姑且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具、才略
(7)执策而临之 临:面临
4.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注解。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2)才美不过见 “见”同“现”,体现
5.辨析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逐)
②执策而临之(马鞭)
(2)其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
②其真无马邪(示意增强质问口气)
③其真不知马也(示意猜测,生怕)
(3)之①仆从人之手(组织助词,的)
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识,无实义)
(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具)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5)而①而伯乐偶尔有(连词,表改变)
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润饰)
6.将以下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偶然能够吃光一石食粮。
(2)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让它)和一般马同样姑且不能获得,何如能请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遵从(促使千里马的)确实法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具,它鸣叫,却不能懂得它的道理。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果然没有千里马吗?生怕是果然不了解千里马吧。
7.填空。
(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朝文学家、思惟家、训诲家,唐朝古文活动的建议者,被后裔尊为“唐宋八众人”之首。
(2)“说”是古代一种谈论体裁,用以陈说做家对某些题目的观念。如咱们学过的《爱莲说》也是这类体裁。《马说》通篇采纳托物寄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方贤才难遇明主。21世纪训诲网版权全部
(3)贯通全文的核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02 课内细读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偶尔有。故虽着名马,祗辱于仆从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1·cn·jy· 拓展浏览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偶尔有。故虽着名马,祗辱于仆从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够,才美不过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c·n·j·y
(选自韩愈《马说》)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掌珠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恳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盛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因而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21·世纪*训诲网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消费。④期年:满一年。
12.注解以下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逐
(2)其真无马邪其:示意增强质问口气
(3)臣闻古之君人闻:传闻
(4)有以掌珠求千里马者以:用
1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类似的一项是(C)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偶尔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剖析: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改变。A.连词,表润饰;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改变;D.连词,表并列。)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