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四第58篇司马错论伐蜀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完全解读

一、初读——正音断句、背景故事

司马错论伐蜀

《秦策》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题解及背景: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秘室所藏有关战国史事的几种本子汇集编纂校订而成的,原来的几种本子分别叫《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这些本子的作者,刘向没有留下名来。

内容杂记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间计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史事,因为主要记述了战国游士的策谋说辞,所以刘向把书名定为《战国策》,分列十二国,三十三篇。

题目的意思是: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

司马错也是著名的纵横家之一,他就秦国扩张方向的问题和张仪发生了争论。司马错是秦国人,战国中期名将,他的八世孙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迁。张仪是魏国人,传说他和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因为帮助秦国和魏国周旋而受到秦惠王重用。秦惠王就是前一篇中没有听苏秦的那位。

二、精读——实词虚词、翻译理解

第1段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秦国国力日强,从被动挨打走上了主动扩张的道路。司马错和张仪意见发生了分歧,司马错想南下伐蜀,张仪想东进伐韩。] 

笔记:

1.其:你们的。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