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总集不仅反映出各时期人们对前代文学的接受情况,也体现出编纂者自身的文学及文体学观念。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指出:“从势力影响上来讲,总集的势力,又远在诗文评专书之上。”通过考察史书进入总集的情况,来探讨史书的文学接受及其经典化历程,应是研究史书文学价值的重要路径。扩展经典范围选录史书文章从总集编纂的实践来看,《文选》对于“事美一时、语流千载”及“概见坟籍、旁出子史”的游说谏诤之辞,因其“事异篇章”而不予收录;对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及“褒贬是非、纪别异同”的史书内容也不加采纳。但因“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文选》从《汉书》《晋纪》《后汉书》《宋书》中节录十几篇赞、论、序、述入“史论”“史述赞”类。《文选》对史书进行截录,基本上忽略史书写人叙事的特质,而将选编者认为富有辞采的文字划归为“篇什”,这是符合当时的文学审美观念的。后世的大型总集如《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等,虽存录搜辑了大量文类,但对于史书内容皆不作收录。宋代一部分总集将文学经典的范围扩展到子、史两部,《会稽掇英总集》《妙绝古今》《文章正宗》《文选补遗》等总集选录《左传》《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中的内容入集。其中,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创新分类体例,分“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门,收录了大量的史书内容,影响最大。《四库全书总目》称:“总集之选录《左传》《国语》自是编始,遂为后来坊刻古文之例。”明清以降,随着总集编纂之风的繁盛,在辨体意识和古文评点的双重场域中,总集收录史书中的内容已成为总集选文的常态。明代总集如《文章正论》《文体明辨》《文章辨体》《六艺流别》《文章指南》,清代总集如《古文小品咀华》《古文析义》《文章鼻祖》《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等,均选录大量的史书文章。明代总集选录史书,侧重于辨体及对古文写法进行赏析。清代总集在前代基础上,在史书内容能否入集、如何入集,史书内容进入总集后的次序,及先秦两汉古文与唐宋古文的关系等方面,均有进一步的思索。至近现代,各类文章选本和文学教材继续保留史书内容,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经典篇目。 尊崇史学品格研究亟待深入从历代总集的选取范围看,对史部文献的选录主要集中于先唐的几部史书。刘知己《史通·六家》篇称“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并确立《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六家为史籍源流。就笔者所统计的入选数量和入选频次而言,总集对《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的收录尤为突出,对其文学价值的讨论也最为集中。援引史书内容入集是文学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一环,它来自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史学品格的尊崇,又参与并构成了各个阶段中国文学的面貌。但当前学术界对史书入总集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研究对象而言,当下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左传》《史记》两部史书上。从历代总集收录史书内容的实际情况看,《国语》《战国策》《汉书》也有极高的入选频率,但这三部史书尚少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