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流寓他乡,吟诵了一首七律,颈联采用

人生总有低谷,每当失意之时,人们不仅悲哀自己命运坎坷、前途未卜,又会羡慕别人机遇多多、步步登高。生命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有时候咬紧牙关,就能走出险滩;有时候灰心丧气,最终就无法走出困境。

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一次任职期满,又等待着新的任命。此时他心中矛盾重重,既希望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又担心此后的宦途更加崎岖,于是便萌生了辞官隐居的念头,但又显得犹豫不决。下面分享黄庭坚流寓他乡,吟诵了一首七律,颈联采用当句对,结尾意味深长。

《次韵马荆州》

北宋黄庭坚

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

它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与其亦师亦友,但也因此连累了黄山谷的仕途。山谷57岁时流寓湖北,等待朝廷的安置,由于进退两难,一时间无处安身,只好暂时借宿于荆州知州马瑊的府中。

马瑊虽然工作繁忙,但也会抽空进行诗歌创作,并喜欢结交诗友。他非常钦佩山谷的才华,还曾写过一首诗赠送给对方。山谷读后非常感动,于是便次韵酬答。

作者首先介绍了自己近年来的坎坷遭遇,“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作为苏门弟子,黄庭坚不可幸免地遭到贬谪,他在51岁时来到四川黔州担任知州,后又转任戎州知州,前后将近六年,饱尝了思乡之苦,更感受到宦途的艰辛。

“绝域”,是指巴蜀之地的环境险恶,生活清贫;“刀头”,是指大刀的刀头上有很多圆环,诗人们经常利用“环”与“还”的谐音,表达思归之意。“判得”即拼得,诗人宁愿放弃仕途,也渴望回到江西的故园,从此也就万念俱灰了。这虽然是作者的愤慨之语,但也反映出山谷当时近乎绝望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技法高妙,“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刘校尉是指西汉才子刘向,他曾担任中垒校尉,还负责编订过《战国策》。马荆州是指东汉才子马融,他曾担任过荆州知州,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

诗人在朝廷担任过著作郎,于是就自比刘校尉;而马瑊恰好正在担任荆州知州,同时又与马融同姓,所以诗人将其比作马融,也是极其贴切。“谁谓、来依”,既表达出一种出乎意料,又表达出内心的感激之意。诗人不仅抱歉此次来到荆州叨扰了马大人,还惭愧自己被对方称赞,自从离开朝堂之后,他还是第一次感受这样的知遇之恩。

颈联抒写山谷与主人的真挚情谊,“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诗人说自己与马大人一起对镜细看,都已是须发皆白;他们插着茱萸,吃着糁饭,又共同举杯,一边品尝着菊花酒,一边吟诵着送别秋天的诗句。

诗人年近花甲,早已有些厌倦仕途,如今又感觉年老体衰,更渴望早日还乡。霜髭、雪鬓,茱糁、菊英,形成了当句对,同时出句和对句也是对仗工整,显示出诗人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功底。

结尾表达出强烈的归隐之意,“它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诗人想象,等到马大人任满还乡时,江边的腊梅也会璀璨绽放,马大人的亲友们一定在遥望归舟,等待他的归来。

诗人不说自己渴望还乡,却描述对方即将与亲人团聚,既表达出祝愿之意,又委婉地抒写了山谷宦途失意,以及羡慕对方一路高升的心情。此后黄庭坚依然辗转于各地,最后终于没有回到京城,却在广西宜州病逝,令人叹息不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