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语法,抓谓语高中文言文翻译突破之策

摘要:文章从分析句子语法入手,掌握谓语动词在古今汉语词法上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句子成分中的谓语动词,掌握古今汉语在句法上差异,以此探索文言文翻译的突破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语法分析;谓语动词;句法

高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弄懂文意是必经之路;而理解大意,要先解决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翻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语言三要素中,古今语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今词汇的发展变化也是相当大的,而只有语法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就其基本结构来看,古今语法仍然具有一致性,只是语法成分的呈现形式有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翻译过程的障碍,比如古今汉语在词法上实词的活用,古今汉语在句法上句式差异和语序的差异,这些正是高考考点。在这些变化中,谓语动词本身的变化最大,而且谓语动词的变化对于古今汉语句法变化影响也最大。“理解大意要结合语境,从篇章、段落的意思来推导,用语法、句式的方法来分析。”[1]基于此,从语法分析入手,抓住古今汉语谓语动词在语法分析上的重要作用,以谓语动词的分析为突破口,结合语境,可相对轻松地解决文言文到现代汉语翻译上的一些障碍。

一、分析句子成分,掌握谓语动词在古今汉语词法上的差异

文言文实词活用作动词,可以通过语法成分的划分,掌握谓语动词的活用情况,从而为整体理解句意找到突破口:

1.名词活用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意动等几种用法。

1

名词作动词

例1: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年全国I卷)

译:他服侍(过继的)家人,恭敬谨慎超过常人。(事,服侍,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2:吾君可帝中国尔。(年全国I卷)

译:(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原〕称帝。(帝:称帝,名词活用作动词)

2

名词使动用法

例3: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译: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而使诸侯臣服。(臣:使……臣服,名词使动用法)

3

名词意动用法

例4: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年全国I卷)

译:大禹、商汤认为自己有罪,他们能够蓬勃兴起。(罪,认为……有罪,名词意动用法)

例5: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年全国I卷)

译:〔兄长担任国君时〕您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担任国君时〕您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君,以……为君,用国君的礼仪对待;兄,以……为兄,用兄长的礼仪对待。君、兄名词意动用法)

2.动词活用动词

动词使动、为动等几种用法。

1

动词使动用法

例6:期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年全国2卷)

译: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却不能经受攻击倾轧,大多不能使自身安全。(安:使……安全,动词使动用法)

2

动词为动用法

例7: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年全国I卷)

译: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在中原称帝,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当为这件事去死。(死:为……去死,动词为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意动等几种用法。

1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例8: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年高考全国I卷)

译:但是谢曜喜欢评论人物的好坏,谢曜每次发表言论时,谢弘微〔经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乱:形作动,打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

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9: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译:秦始皇焚烧毁(各学派的)著作,(用这来)使百姓愚昧。

3

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10: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

译:我认为天地最大,认为毫毛最小,这可以吗?(大,认为……最大;小,认为……最小。大、小形容词意动用法)

4

数词活用作动词

例11: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译: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一,统一,数词活用作动词。)

以上古汉语实词活用的知识,在文言文教材中反复出现过。在复习阶段,教师要重视课本资源,回归课本。当然,重视课本资源,不是让教者把课本内容重新给学生讲解一遍,而是让学生根据手头的资料自己归纳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二、通过分析句子成分中的谓语动词,掌握古今汉语在句法上差异

古今汉语句法主要在两方面存在差异,其一,句式上的差异;其二,在语序上的差异。无论哪一方面差异,谓语动词的分析对这些差异的判断起决定性作用。

1.句式上差异

(1)判断句的差异

古代汉语以名词或者名词短语作谓语,有“……者,……也”“……,……也”“……,……者也”“……者,……”“……乃……”等肯定判断形式,“……非……”否定判断形式,而现代汉语中以“是”和“不是”作判断性谓语动词。

例12: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年全国I卷)

译:您如果不参加皇上赐给您的宴席,这是不敬重皇上的命令。

例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2)省略句的差异

古代汉语中的主语省略以第三人称居多,可根据谓语动词判断出施动者;谓语动词后面,介宾省略的现象也比较多。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一些文言现象较为少见。

例14:省略了第三人称主语,可根据谓语动词判断出施动者。

(谢弘微)性严正,(其)举止必循礼度,(其)事继亲之党,(其)恭谨过常。(全国I卷)

译:(谢弘微)生性严格正直,(他的)一举一动一定遵循礼法,(他)服侍过继的家人,(他)恭敬谨慎超过常人。

例15:谓语后介词、宾语省略的现象。

民思其德,为(之)立祠(于)安阳亭西。(全国Ⅱ卷)

译: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

(3)被动句的差异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对象,而不是主动者、施事对象。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是由介词“被”来表示;而古代汉语中,被动句有时有一定形式来表示,有时则是没有形式表示,完全根据语境形成的意念上被动。但不管哪一种被动句,只要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谓语动词,明确施动和受事对象,就能判定对象是不是被动。

古汉语中被动句基本上分为有形式被动句和意念上被动这两种:

1

有形式的被动句有“于”“为”“见”“被”四种形式

A“.于”字式

例16: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译:有才能的人通常可以管理他人,没有能力知识的人通常被人管理。

B“.为”字式

例17:父母亲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

译:父母及整个家族的人,都被杀了。

C.“见”字式。古代汉语还常用“见”字放在动词之前,形成被动句式。

例1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秦国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D“.被”字式

例19: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译:化完妆后常常被周围的艺妓嫉妒。

2

意念上的被动

所谓意念上的被动句,就是不带被动词、没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句子的特点是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词语,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根据语境分析谓语动词,从语句整体意思上去理解。

例20: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晏列传》)

译:管仲就被任用了为齐国治理政事。从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管仲”是被“用”的。

2.语序上的差异

语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倒装句中,倒装句高考考纲只要求掌握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完整说法应该是宾语置到谓语动词前。因此,只要掌握了谓语动词,这种倒装形式就相对容易判定。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古汉语中常做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安”“奚”等,这些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置于谓语动词前,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宾语往往只能置于谓语动词后面,所以找出谓语动词,就能解决这一类宾语前置倒装的翻译问题。

例21:①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译:我欺骗谁,欺骗老天吗?“吾谁欺”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为“吾欺谁”。

②君何患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译:您担心什么呢?“何患”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为“患何”。

③曰:“奚冠?”曰:“冠素。”(《孟子·许行》)

译:问道:“戴什么帽子呢?”答道:“戴的是白色的帽子。”“奚冠”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为“冠奚”。

(2)在否定句里,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作宾语时,一般也是前置

例2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译:时间消逝了,年岁是不等待我的。“我与”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为“与我”。

(3)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陈述句宾语出现用代词“是”或“之”复指,这个宾语往往置于动词之前,找出句中谓语动词,就能明确受动的宾语。“之”“是”都是复指宾语的代词,按现代汉语习惯不翻译。

例2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国君不担忧自己的流亡,反而担忧群臣。“亡之不恤”和“群臣是忧”按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为“不恤亡”“忧群臣”。

总之,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汉语,“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缓慢的,它同社会的发展虽然有联系,但是并非同步”。[2]古今汉语语法相对语音和词汇具有稳定性,但是,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发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的区别之处还是较细碎繁多。文章通过谓语动词的语法分析,探索一条较为便捷的途径,使高中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能更容易归纳和厘清古今汉语词法、句法上的主要区别,从而为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找到突破难点障碍的方法,为他们能读懂古文、爱上古文并挖掘古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程敬泉.用“四步五字法”突破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建议[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2).

[2]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

作者:林忠达连江黄如论中学

文章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年第8期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