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下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微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电子课本+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同学们也可以选择下面的名师课堂2观看!

名师课堂2:

知识点讲解

课时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虚词纳谏: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及:旦日:弗如:诚:莫:蔽:市朝:闻:间:期年:(2)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今:窥镜窥,古:今: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今: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今: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今:谤讥于市朝讥,古:今:臣之妻私臣私,古:今: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今: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今:虽欲言虽,古:今:(3)一词多义之: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暮寝而思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数月之后()燕、赵、韩、魏闻之()朝: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修: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美:不如徐公美()妻之美我者()3.作者链接《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4.背景链接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获取更多资料,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