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战国时期的这几个国家当中历史最悠久也是存在最久的。燕国原本是周朝时期的周王族的其中一个诸侯国,周武王灭掉上过之后就将他的弟弟姬奭封到了燕国为燕召公。燕国从一开始建国一直到最后覆灭的这八百年里,燕国的政治制度从始至终都没能获得改善,虽然也曾经经历过改革,但最终还是功亏于溃了。
一、燕王哙变法
1、燕王哙变法的原因
燕王哙在位的时候,他发现有不少国家都经用过变法的方式而变的逐渐强大起来,所以这也就让他觉得燕国也是时候应该变法了。因为长年以来燕国的制度几乎一直都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在其他国家都纷纷强大起来之后,燕国就显得非常弱小了。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燕国也正式开始准备变法了。
2、燕王哙变法险些让燕国被灭
虽然燕王哙有一颗变法的心,但是他却觉得自己似乎没有那种实力,所以他就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个有才华的人可以站出来主持这次变法。而刚好在这个时候,善于专营投机的子之,就借着这样的机会取得了燕王哙的信任。之后他就被燕王哙任命为相,从此燕国的大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随后苏代就劝说燕王哙要效法尧的做法,把整个燕国都让给子之,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燕王哙竟然也觉得这种禅让制是正确的,直接就答应了。随后子之就拥有了三百石以上的官员的任免权还有官印,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燕国就彻底的沦落到了子之的手中,国内一切的大小事物都是由他来决定的。
子之统治燕国的这三年以来,就很成功的激化了燕国内部的各种矛盾。燕王哙先是让太子平失去了继承国家的机会,随后就又把太子派官员官的印也给收回去了,自然会引起太子一方强烈的不满。于是太子平就和将军一起发动了政变,共同发兵去围攻子之,他们之间先后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战争,期间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太子平和将军也都在混战当中死去。
但是当时的燕国人都不知道,当初劝说燕王哙效仿尧进行禅让制的苏代竟然会是齐国派过去的。在燕国陷入混乱之际,齐国又怎么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呢?其实对于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似乎一切都是在齐国的掌控之中,于是齐国就趁机发兵攻燕,这一次燕国差一点就遭到了灭顶之灾,最后因为燕国众人的拼命反抗再加上各个国家的干涉,齐国才不得不在成功占领燕国的第二年就无奈撤军了。在公元前年的时候,赵武灵王把当时还在韩国做质子的燕国公子姬职护送回到燕国继位,而他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燕昭王。
二、燕昭王变法
1、燕昭王变法的原因和方向
那么燕昭王是准备怎样去变法的呢?燕昭王在燕国的历史上也是很少有的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是从小就受到王道政策的熏陶的,所以作为燕国的正统王室,同时也是姬姓家族的成员,因此他对于周朝时期所留下来的政治制度也是天然的就自带一种亲和力,所以他就算变法也额不会从根本上去改变王道的政策。
而在燕昭王刚刚即位的时候,燕国早就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战乱,本国的国力早就已经脆弱到十分不堪,这时候哪怕稍微受到一点的威胁都是致命的,更何况当时南边的齐国还陈兵在燕国和齐国的边境处虎视眈眈,要不是因为忌惮秦国和赵国,他们一早就杀进燕国了。所以如果燕国想要在这种混乱的局面种活下去就只能通过变法来让燕国变的更强大,甚至有机会能够翻身,所以这也是燕昭王唯一可以选择的带路了。
2、燕昭王变法的内容
燕昭王非常清楚的知道现在自己的国家究竟是什么状态,现在的他们还没有能够报复齐国的能力,所以燕昭王就卑身厚币以求贤才。之后客卿郭隗就向燕昭王讲述了千金买马骨以求千里马的故事。
所以燕昭王为了能够广招贤才,就在在蓟城中大兴土木,重金建造了黄金台来让入燕的贤才居住,只有他又花费了千金去购买马骨,最后才换来了天下贤才的侧目。还不光是如此,燕昭王还礼贤下士,并且亲自到名士郭隗家里去拜访,还拜其为师,正是这件事情也让全天下的人们都见识到了燕昭王的态度。
在这样强大的号召力下,乐毅就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天下士子都争着往燕国来,所以一时间燕国就一下子聚集了非常多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对待这些人才燕昭王都给了他们非常高的待遇,并且虚心的向他们学习,听取他们所提出的意见,正式开启了大力的改革。
燕昭王就是以这些人作为基础,他拜了乐毅为亚卿让他来主持这次燕国的变法,历史上也称这次变法是“燕昭王改革”,但又因为这长变法实际上是由乐毅来主持的,所以也被叫做“乐毅改革”。于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燕昭王就开始对燕国的内政还有军事、法度、选官和用官等多个方卖弄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也让燕国逐渐变的强大了起来,并且很快就步入了黄金时代,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燕昭王改革内政以来,任命官员都是看功不看亲的,只选择有功劳和有能力的人,而不会选择亲戚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人,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在用人上私亲随爱的弊端。并且还推行法制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制度,用来更好的整顿吏治。为了能够得到民心,从而着着增强燕国百姓们的凝聚力,燕昭王甚至不惜吊死问孤,和百姓们同甘共苦,而他的这种亲民爱民的做法,也让因为长期战乱而离心的百姓们有转变。也就是说现在的燕国已经有了一雪前耻的能力了。
3、燕昭王变法的结果
在燕昭王改革的期间,他还曾经多次对东胡地区出兵,开拓了千里的疆土,从东胡的手里夺走了辽东、渔阳、右北平、辽西等地,也让燕国疆域面积曾经一度超过了赵国和齐国,成为了当时仅次于秦国和楚国的大国。并且这也代表了燕昭王取得了燕国建国以来针对游牧民族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公元前年,燕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三晋合兵讨伐齐国,最后齐国大败,燕军也攻进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当时乐毅兵分五路,横扫齐国的境地。齐国有七十多个城池都被燕军所占领,最后就只剩下两座城池,那时的齐国一度接近灭亡,正是因为燕昭王这长期的改革才让燕国的大仇得报。
4、王道政策终致燕国功亏于溃
可是就在一切都非常顺利燕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后,局面却突然出现了猝不及防的反转,之前咱们所说的齐国最后只剩下两座城池没有被攻破,可理论上来说这两座城应给也不是什么难攻的地方,之所以没有攻下其实就是受到王道政策的影响。
因为当时的燕昭王骨子里还是没有能够摆脱掉做太平天子的念头,他觉得应该坚持王道政策,所以就很反对用压迫的手段让其他的国家臣服,所以更是不愿意用这种强硬的手法直接把一个国家吞并掉,所以我们只要仔细看战国的历史就会发现燕国从来都没有独自的吞并过任何一个小国,这都是和燕国的政策有很大关系的。
结语:
燕昭王最终还是阻止了乐毅攻下整个齐国,并且在战争还没有正式结束的时候燕昭王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以后,也把王道政治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齐国即墨守将田单就想办法挑起了乐毅和燕惠王之间的矛盾,成功的施展了离间计。于是燕惠王临阵换将,乐毅自知自己的性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就重新回到了赵国。
乐毅出走之后燕国的改革派就群龙无首了,没过多久就重新被之前的守旧派压制,而燕国的新军也因为骑劫刚愎自负的性格而被葬送,从此以后燕昭王和乐毅穷尽一生所改革的成功就此被毁于一旦,最后燕国被其他国家击败灭国,从此世间就再也没有燕国了。
燕国的改革原本是能够成功的,但是他们却还是墨守成规走起了老路子,真的要改革就应该大刀阔斧的改,这种看起来是改革了,但是又没改革的做法,不懂得创新不知道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变政策,那么不管他们曾经有过多大的辉煌,最后都避免不了被历史所淘汰的结局。
参考文献:
《史记集解》
《史记索隐》
《战国策》
《史记.赵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