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lei)。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jiang)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一、译注
三国的军队追到晋阳城下,双方就开始交战。三个月没能攻克,因此展开军队包围了它,决开晋水堤岸水灌晋阳。包围晋阳三年,城中的人在高处搭了巢住着,悬挂着锅做饭,财物食品将要用光,土兵有病身体瘦弱。赵襄子对张孟谈说:“粮食缺乏,财力将尽,士大夫生病,我不能坚守了。想要率领城中的人马投降,怎么样?”张盂谈说:“臣下听说这样的话,国家灭亡不能使它复存,国家危险不能使它安定:那么就不用看重智士了。请您放弃这个计划,不要再说了。臣下请求进见韩国、魏国之君。”赵襄子说:“好。”
张孟谈于是暗中进见韩、魏之君说,“臣下听说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就要受寒,现在智伯率领二国之君进攻赵国,赵国将要灭亡了,赵国灭亡那么二君也要依次跟着灭亡。”两位国君说:“我们知道是这样的。那智伯的为人,内心严厉而很少亲近别人,我们的计谋没有成功而被他知道,那么大祸一定来到,对这件事怎么办?”张孟谈说:“计谋从两位国君的口里说出,进入在下的耳朵,没有什么人知道。”二君就和张孟谈私下约定三军的行动,决定日期,夜晚,便把他送回晋阳。张盂谈把情况报告给赵襄子,赵襄子再次拜谢了他。
赵襄子派张盂谈去见韩国、魏国之君,约定今天夜晚杀死把守堤岸的吏卒,并掘开晋水的堤岸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大乱,韩国、魏国的军队像张开的翅膀一样左右夹击,赵襄子率领军队正面进攻,把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并活捉了智伯。
二、刘向与《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全书非一人一时所作,西汉时刘向为之整理,校对编写。全书记述了上起公元前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事件共年的历史,约12万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篇。
《战国策》也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他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都出自该书,它对我国两汉以来的史传文、政论文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他治《春秋谷梁传》,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等官职。刘向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整理编校《战国策》。
三、选文背景,参看历史故事《三家分晋》。
四、选文解析。
张孟谈以三寸之舌游说韩魏两国倒戈,固然有其出色的口才之功,但成功的基础还是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让韩魏两国明白灭亡赵国不能使自己独完的道理。全文写人主要依靠语言描写,寥寥数语,张孟谈“板荡识良臣”的风骨,临危不慌乱的才略,赵襄子虚怀若谷的作风,均跃然纸上。
五、拓展阅读
30、智伯索地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彼请地于韩,韩与之。请地于魏,魏弗与,则是魏内自强,而外怒知伯也。然则其错兵于魏必矣!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