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策中,齐君王后的故事,可能是唯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当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时,女性的主导地位逐渐式微,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逐渐“隐形”。特别是在先秦的历史典籍中,女性鲜少有上场的机会。

玲珑今天要说的是齐君王后。她的事迹见于《战国策·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此篇从她的少女时代与当时还是太子的襄王相遇、相恋叙述起,直到她去世为止,可视作齐君王后的一篇独立小传。

齐君王后的形象,可以一分为二来分析。

情感热烈、大胆求爱的少女形象

美丽的爱情,是古今少女憧憬向往的。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许多热辣辣的情诗。然而,在《战国策》中,齐君王后的故事可能是唯一的爱情故事。

太子法章为了避祸,落难到太史家中帮佣。他表面上虽然是佣人的身份,但却难掩太子的贵族气息,显得多么出众、多么不凡!难怪会吸引太史的女儿主动求爱。

《东周列国·战国篇》太史女剧照

太史女儿表现出积极追求爱情的姿态,她常常偷取些衣服、食物给这位心仪的男子,以表示对他的好感。两人相恋后,她也不在意身份相差悬殊,私自以身相许。

齐地的女子,在爱情方面,向来有大胆的作风。上有齐襄公妹妹公开的恋情,下至平民百姓对于爱情的追求,皆可谓毫不保留。

例如《齐风·东方之日》中“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轻手蹑脚地来到心上人的房间,在房里甜甜蜜蜜地待了一整个晚上。

中国是个礼教谨严的国家,不是每个女子都有追求爱情的勇气的。例如《郑风·将仲子》便写一个女子对爱情极为渴望,当她日思夜念的心上人来约她时,她却非常紧张害怕——“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

由于有象征礼教的父母的阻隔,这位女子的爱情恐怕会无疾而终。

《东周列国·战国篇》太史女剧照

但齐君王后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勇于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她的父母难道不可畏吗?

太史敫曰:“女无谋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

在周代,即使男女两情相悦,到了婚嫁的年龄,仍要依礼聘请媒人到女方家中说媒,在齐地也是如此。

试看《齐风·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匪媒不得!”说的就是:假如不告诉父母、又没有聘请媒人,怎么能够娶亲?

因此,在周代的风俗中,男子是不会自行娶妻的;年轻女子如果没有媒人说媒,到老也不能出嫁。

看起来,周代说媒之风极盛,所以,太史因为女儿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自成婚,认为这大逆不孝的行径污蔑了世族的名声,遂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再也不愿见到这个女儿。

“无盐君”钟离春

《列女传》中记载了齐宣王的王后——“无盐君”,亦是无媒自嫁。无盐君在此之前并无记载,刘向写作《列女传》是带有教化意图的——齐宣王以“好士”的形象闻名,刘向借丑女钟离春来宣扬君子应“好德不好色”。

虽说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私奔之风气亦盛行,但上层贵族的婚姻,还是相当重视婚礼仪式的。一般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将婚姻关系神圣化。

史官在当时是上层贵族,掌管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等六典。太史女儿违礼,的确是让太史颜面无光之事。

太子在太史家中隐姓埋名,是个地位卑下的佣人,门不当户不对,哪能请媒人去主人家说媒?太史女儿爱上了佣人,势必陷入极为煎熬的境地——选择爱情,必得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

当时,她哪里知道这个佣人将来会成为国君,而自己将来能成为皇后呢?

《东周列国·战国篇》太子法章剧照

可见,少女时代的齐君王后,对爱情勇于自主追求,不畏惧突破传统桎梏。她追求的,不是豪门攀贵的现实婚姻,这和其它后妃为显贵而勾心斗角的丑态比起来,实在是高贵而可爱的。

聪慧贤明、治国有方的太后形象

太子法章继位,是为齐襄王。他立了太史之女为齐君王后。

玲珑旨在写齐君王后,故而对齐襄王的事迹略过不谈,仅以“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一语带过。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而实际掌权者是“太后”——齐君王后。

夏、商、西周至春秋,天子、国君的配偶皆称夫人;而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的配偶,如果其子为王者,那么她就被称为“太后”。

这位太后的特质,第一点就是“贤明”。我们都知道,齐君王后的父亲再也不愿见到这个女儿,即使她已贵为王后并生下皇嗣,仍不愿意见面。对这件事,《战国策》的评论是:

“君王后贤,不以不覩之故,失人子之礼也。”

齐君王后的父亲个性有其执拗之处,那是对礼法的坚持,亦是对礼制破坏、门风被辱的愤怒。父亲可以不原谅女儿,但女儿呢?

《东周列国·战国篇》齐君王后剧照

齐君王后贵为王后,她大可以骄傲地摆出王后的架子,敕令“老头子”来见她;她亦可以从此与娘家切断裙带关系;或者笼络娘家,给其父位高权重的职位……

然而,齐君王后却显出端庄的教养,她对父亲的行为并不生气,也没有表现出骄傲弄权的态度。她只是克尽孝道,尽人子之礼。

这就勾勒出一个贤明、达礼的王后形象。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女”,太史以礼教育子女,虽然女儿当年为爱违礼,但礼教对她而言,可是耳濡目染、根深蒂固的。

由此可推想,当齐君王后掌权时,在内政上也会循礼而治。

至于外交方面,齐君王后对列国的形势也极为了解,她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外交方针,如“事秦谨,与诸侯信”。

在齐王建时代,太后是实际的执政者,而她对外的治国策略是:对待如虎狼般的秦国,态度要谨慎小心,和其它诸侯国则是以“信”维系邦交。

更难能可贵的是,齐国在这四十多年间没有遭到战争的祸害,亦即齐君王后做到了不以武力任意攻伐、扩充土地,在内政上勤政修明、休养生息。

齐君太后的第二个特质为“聪慧”。玲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妙解玉连环”。

《东周列国·战国篇》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特派使臣送来一个玉连环,要测试齐国的人才,说穿了是要让齐国难堪,结果齐国上下无一人能解。

齐君王后相当有智慧,拿来锥子将玉连环敲破。此处可以看出她有过人的智慧与决断,亦可看出她对待强秦不卑不亢的态度。

但玲珑认为齐君王后最具智慧的形象描写,是在其病卒前。

齐君王后临死前仍挂记国事,打算告诫齐王建朝中群臣何人可用。齐王建拿来笔和木简,打算记录下来。此时,齐君王后却说——“忘了!”

在玲珑看来,齐君王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不愿留下“太后干政”的证据,落人口实。这显示一个女子对政治高度的敏锐度,以及出众的政治才能。

《战国策·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最后一段,以“反衬法”写齐君王后过世后,齐国宰相受了秦国的贿赂,导致齐对秦的政策丕变——齐王去朝秦,边防也不再守备。

这一段语中带有感慨之意,以此来映衬齐君王后在世时治齐的功绩,勾勒出一个不输男人的贤明太后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