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职场智慧豫让为什么坚持给智伯

如何才能收获别人的忠诚?《资治通鉴》这段故事,告诉了我们御下之道,也是人际交往智慧,这也是一个人性与反人性的故事。豫让这个刺客,用反人性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人性中闪耀的一面。

《资治通鉴》中,智伯最终兵败被杀,最痛恨智伯的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艺术品,天天用来欣赏。而智伯的那一众手下,一个个或者投降的,或者跑路的。风光一时的智伯,死后居然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那些投降的人,无可厚非,智伯死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啊!但是,有一个人偏偏一心求死,他就是豫让。

豫让智伯的手下不假,但是,他早年却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这两家被智伯灭掉之后,豫让追随智伯,并受到智伯的尊重和重用。所以,豫让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真是一个忠诚的人啊,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稀有的,跟大熊猫似的。

一开始豫让假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家里,给赵襄子打扫厕所。为了报仇也是拼了啊,毫无疑问,这是真忠诚啊!

赵襄子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突然心有感应,好像有神灵保佑一样,他先是派人去搜查一下,果然,豫让从臭烘烘的厕所被抓了出来。赵襄子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是为了给智伯报仇,所以才混进来准备刺杀自己。

赵襄子左右的人,准备上前杀了豫让,赵襄子说:“算了,他这种忠诚真是让人欣赏,放过他吧。”

赵襄子是不是真的欣赏豫让?这不好说,至少给自己的下属立了一个标杆。你们要好好学着点,这才是好下属的榜样。

豫让大仇没报成,哪能就这么放弃呢,于是,又想出来一个招数,这次不混进赵家了,就算打扫厕所,接近赵襄子的机会也不多,只能换一种做法。

豫让很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乞丐了,怎么打造的?先是把自己整哑,然后,毁容,浑身涂上漆,再找来乞丐的衣服,跑到大街上靠乞讨为生,连他的家人都认不出来他。

这一次,豫让打听到赵襄子外出路线,藏在赵襄子必经之路的一座桥底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心里又有感应,派手下去搜,果然有刺客,豫让这才被赵襄子给杀了。

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

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豫让在桥下被抓了之后,对赵襄子说:“我无法再刺杀你了,请你把衣服给我刺杀。”这就是刺衣服的桥段,刺完衣服之后,豫让自杀。这是《吕氏春秋》和《史记》中的记载。

司马光也好,司马迁也好,其实都把豫让打造成一个道德楷模。为什么智伯的手下都投降了,豫让却偏偏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呢?在《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对话,大意是,赵襄子问豫让:“你为什么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

豫让是怎么解释的?

豫让说:“我以前在范家、中行家,他们是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就用普通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他们家灭了,我就跟着智家,但是智伯把我当国士一样对待。”

所以,豫让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最终,豫让也用生命非常完美地注解了,“士为知己者死”“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这两句话。

结合《史记》读完豫让的故事,确实让人感慨不已。

智伯虽然强势,但是,却一样有豫让这样的家臣,愿意为之报仇,甚至不惜生命。

这里面也有3点非常值得思考,也是人际交往之道。

一、与人为善。种下善因,必然就会得到善果;你做雪中送炭的事,收获的一定是别人的感恩。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回报你。或许,你付出十分善,偶尔得一分回报,但是,相信,这一分也足够受用了。

二、报应不爽。与人相处,千万不要觉得别人不能拿你怎么着,你就为所欲为,所有的善恶,最终都会有报。跟人相处也是,就算你做不到与人为善,雪中送炭,你也可以袖手旁观,但是,却不能落井下石。毕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落到井里。

三、顺水人情。能做顺水人情的时候,就做顺水人情,尽人事听天命,不要想着别人回报。你做的人情,至少不会给你带来恶果,只要是对别人好的,顺手而为。但是,千万不要对人期待太高,你不要想着付出一分,就要得到别人三分的回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呀!不要忘了初心。

读完豫让这段,让人很有感触:智伯告诉我们:哪怕是坏人也有朋友,甚至是忠诚的朋友,最根本的原因是:厚待别人。你用对待普通人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这样对待你,所以,你会收获冷漠、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当你怀有更多的善意,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就会沐浴在周围人的善意之中。

而豫让也告诉我们:人性固然自私,但是,依然有超越功利、感性的精神,值得用生命去捍卫和成全。哪怕多年后,依然在人心中闪耀着光辉,那就是:知恩图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