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并称为“战国七雄”。其中,就秦国和韩国来说,在地里位置上比较接近,也因此爆发了多次战争。当时,韩国与秦国疆界相错如织绣,“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为此,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多次派兵攻打韩国,以此爆发了宜阳之战、伊阙之战等战役。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陉城之战,也是秦国和韩国之间的一次大战。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陉城之战是公元前年(周赧王五十一年),秦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等9座城邑的作战。此外,此战还引发了长平之战。
一
首先,就陉城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起因来说,公元前年,魏国人范雎针对秦国过去“越人之国”进攻,劳多获少的弊端,向秦昭襄王提出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在公元前年之前,秦国曾经越过韩国、魏国来进攻齐国。但是,在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后,秦国选择和齐国、燕国等诸侯国结盟,以此来进攻身边的韩国、魏国。这样,秦国从韩国、魏国身上攻占的疆域,都比较容易守住和占据。
二
在此背景下,韩国作为秦国的近邻,之后的日子可谓非常不好过了。通过宜阳之战和伊阙之战等战役,韩国主力遭到重创。不过,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因为弓弩、利剑等兵器上的优势,所以还是具有一战之力。为此,秦昭襄王为了彻底击败韩国,于公元前年让白起率军进攻韩国。此战,白起率军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在攻占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后,白起又率军接连攻拔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以此为秦国攻城略地。
三
同时,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的名将中,白起最擅长的应该就是歼灭战,也即对山东六国的有生力量实现歼灭。比如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就坑杀了40多万的赵国士兵。而在陉城之战中,白起则斩杀了5万韩国大军。因为韩国国力的相对弱小,加上伊阙之战、宜阳之战等战役中已经损失了数十万大军。所以,在陉城之战后,韩国的精锐力量基本上已经全部损失了。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在白起斩杀5万韩国大军后,韩国朝廷立即陷入到混乱后。虽然韩国开始谋求防守,但为时已晚。
四
最后,在陉城之战后,面对秦国大军的趁胜追击,韩国又失去南阳(今河南西南部一带)等地。尤其是南阳这一地区,可谓是韩国的核心地区。在失去南阳地区后,韩国的灭亡已经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年,白起率军再次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地,这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韩国本土之间的连续。不过,对于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来说,却选择归降赵国。在赵国获得上党郡后,愤怒的秦国决定和赵国一较高下,而这,就是战国历史转折点之一的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赵括,坑杀40多万赵国士卒,促使山东六国再也无力单独抗衡秦国了。而赵国元气大伤后,韩国也失去了抵抗的信心,于公元前年被秦国消灭。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