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大人物都喜欢读书,几乎没有例外,刘备在临终前还给自己的儿子开了书单。三国人物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要想深刻的理解他们成年以后的性格和作为,就必须考察一下这个人的阅读范围和兴趣。因为,这些可以深深决定或者反映这个人的内在性格和精神。我们也可以从读书上找到三国人物的智慧源头,也许会得到一些领悟。
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临终前给刘禅留下一个书单,史书《汉书》,儒家经典《礼记》,兵书《六韬》,还有述及帝王心术之学的《商君书》,可以说设计了刘禅以后需要掌握的方方面面,而且诸葛亮还专门为刘禅写了解释,非常扎实。
诸葛亮又在看那些书呢,从诸葛亮留下的奏章里的引用情况来看。诸葛亮应该读过《礼记》、《春秋》、《诗》、《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还有《左传》、《战国策》,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诸葛亮一定很喜欢《易经》。
吴国的孙权自己读的书有;《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后来经过张昭的劝说,他又读了《史记》、《前汉书》和《后汉书》等一些史书。
曹操最早的理想是结庐读书,秋夏读书,冬春射猎,后来,天下大乱,曹操开始涉猎兵书和类似管理学的一些书,曹操曾经注过《孙子兵法》注解。曹操非常好学,孙权评价他,孟德老而好学。
孙权也曾给吕蒙列过一个书单,里面有《孙子》、《六韬》、《国语》、《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书,并让好学的吕蒙留下了一个刮目相看的成语。
司马懿又爱看什么书,晋朝的《搜神记》最八卦,对司马懿的评语是“行数术以御物”,“数术“指的应该是以易理来驾驭世务。《易经》司马懿一定很喜欢,“乘时顺变”的《易经》思维方式对司马懿影响很大,司马懿谏曹操时说过,“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是《易经》的话。司马懿诛曹爽的定罪书有“君亲无将,将必诛焉”的话,看来他是对《春秋》很熟悉。
钟会的人生历程中也有很多书的呈现,四岁学《孝经》、七岁学《论语》、八岁学《诗经》、十岁学《尚书》、十一岁学《易经》、十二岁学《左传》《国语》、十三岁学《周礼》《礼记》。
三国最受欢迎的书是《左氏春秋传》。关羽读《左传》,能“讽诵略皆上口”。三国后期的灭吴的号称杜武库的杜预也特喜欢这本书,自称《左传》癖。《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春秋》既是史书,又是讲述诸侯国政治、军事混战的战争史料。《春秋》是当时的精品书。《春秋》近乎一本政治、军事案例选,起码很多人是这样去读的。
当然,这些大人物一天只看这些书肯定也受不了,还一定有些闲散小说,放松一下自己。比如《月旦评》,许劭兄弟对当代人物的品评。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时下人物,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部书也一定是他们的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