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讲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3938.html

10课唐雎不辱使命

一、题目解说:唐雎,也作“唐且”,战国末期人,安陵君的臣子。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使命,出使的任务。文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

二、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共三十三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它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三、参照《中学教材全解》,翻译全文。

四、主题归纳:文章用人物对话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五、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2、古今异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古义: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可不译。今义:丈夫,成年男子。)

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学生。)

3、一词多义

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动词,派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徒:①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②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怒:①怀怒未发(名词,愤怒,怒气)

②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

然:①虽然,受地于先王(代词,这样)

②秦王怫然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夫:①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以: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

②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

③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④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4、词类活用

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蔑视)

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5、文言句式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倒装句,介词结构“于先王”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六、达标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穿白色丧服)

D、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词,到/介词,从)

B、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介词,用/连词,因为)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聂政之刺韩傀也(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史记》为纪传体,《资治通鉴》为编年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A.虽然,受地于先王从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B.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听说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D.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来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不用翻译,要保留。

1、换:句中关键字词要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2、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需根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3、调: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4、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分)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