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154126.html古希腊的伟大之处从来不是那些衣服穿得很少完全不怕冷的肌肉男,而是奠定了万物科学与哲学。关于万物科学我们很好理解,但是哲学到底是什么呢?哲学是个外来词,但和我们历史上的一个词——思想,有着很相近的意思。但却又不是完全相同,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比如孔孟,而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则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如何把哲学带到这个世界的呢?是通过聊天。苏格拉底这个名字我们都并不陌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出过一本著作,他传播哲学的方式就是每天走到大街上,和别人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出了哲学。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其学生记录下来,比如说下面这个。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虽然很拥挤很肮脏,但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于是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有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其实这是很哲学性的故事,在西方哲学二字的原意是美好的智慧,什么是智慧,就是在完整的人生之中能够想通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比如我们让总是要衰老和死亡,但是我们出生离衰老死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从而我们是在岁月流逝之中慢慢感受这样的恐惧,那么如何摆脱这种恐惧呢?我们就需要想通它的根本,那就是我们无力去改变衰老和死亡。既然无力改变,那么我们应该注重于当下的生活,让当下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妙。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感到快乐?那是因为他知道他所面对的这些环境暂时是无法改变的,必须去接受,悲观的面对只会让自己痛苦,那么何不坦然快乐的去生活呢?当然,最重要的是,想通了一切根本性的问题后,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善恶美丑。能够正确的分辨是非对错,这就是价值观!就比如,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正确与交朋友?在《战国策·楚策一》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这句话就很有哲学性,凡事带着目的性而结交的人,他们的平衡点在于私利,当私利消失,他们的结交目的也就消失了,关系自然会中断。而你展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去结交另外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那么这两个价值观就能很好的拥抱在一起,这里面没有私利,而是为了共同成长而建立在一起的,这样的结交更具备长久性。当然,这只是哲学里面比较浅的一个点,现在我们谈到哲学,更多的人可能会问,哲学到底有什么用?那么用哲学的回答就是:这个“用”到底是针对谁“有用”?这个“有用”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针对学哲学的人,哲学是一门学科,你学哲学那么这个学科自然是对你有用的,而对于非学哲学的人有什么用呢?这个我们可以聊一下,重点我们放在思维上。懂哲学的人一般思维会发生极大的改变,第一个是思想的开放性、第二个是思维的批判性、第三个是思考的逻辑性。首先思想的开放性,我们人类很奇怪,在固定了三观之后,很难在接受别人进一步的三观引导,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一切就是真理,甚至在遭受一点质疑的时候,就会直接拒绝交流,更别提思想不一致、三观不一致的时候。从而当自己的思想遭受真正的质疑的时候,更本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思想做辩护。而哲学里面的思想开放性就是教会你如何接受不同的观念,如何与和你三观不同的人交流,进而思考别人的想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会让我们的思想充满包容力。第二个思维的批判性。我们经常说我们要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如何让自己具有批判性眼光呢?哲学其实就是锻炼批判性眼光的有效途径。为什么说哲学可以锻炼人的批判性眼光呢?因为在哲学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但是万物实际上正反是限定的,那么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证明错,则就需要论证,而在论证的过程中就需要打破常规,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那些“正确”的东西以及合理的东西。所以你要说你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先问一句你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这里面就有一句很哲学的话,凡事不要想当然,而是要问这个当然是怎么存在的?第三点:思考的逻辑性。哲学需要辩护,为自己的思想辩护,而辩护则需要逻辑。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逻辑性使交流变得极其不顺。而我们看哲学家们的论证会发现,他们的思考方式非常不一样,他们不止讲究逻辑性,还非常讲究清晰性。哲学思维交流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你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尽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你要把你的交流对象当成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最好把他们当成是小学生,这样你才能真正讲清楚。并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交流逻辑,那就是你的交流对象没有义务理解你讲的事儿,让对方理解你讲的事,是你的义务。当然,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我们要先选择我们国家自己的哲学家所写的书,所以问题来了,西方经常嘲讽我们,说我们是没有哲学的国度,因为我们没有苏格拉底、黑格尔、康德那样的哲学家。我们没有苏格拉底,但是有冯友兰这样的“现代新儒家”,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先后历任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位。生活在20世纪下半叶的冯友兰,历时三十年写下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是冯友兰先生给给中国人留下的一套哲学宝藏书。在这套书里,冯友兰为我们解答了为何四大文明最终只剩下我们中华文明屹立于这个世界,这里面起到决定作用的就是充满了东方智慧的中国哲学。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学习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并且这套书还有一点非常美妙,那就是在这套书里,配有位中国古今哲学家们的彩色画像,通过这些画像立体展现了中国哲学史。如果大家想让自己的思想更具开放性、思维更具批判性、思考更具逻辑性,那么这套书一定不要错过。这套书一共三册,原价元,现在团购仅需元,现在下单,明天我们就发货。中国哲学史新编(手绘插图版)小店¥¥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