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经典常谈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gansulawyer.net/

如果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经典常谈(序)》

书封

在序中,朱自清先生介绍了编撰这本《经典常谈》(领读文化/北京时代华文书,年11月)的目标和期望。这其实是一部国学经典导读,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战国策》、《史记》、《汉书》等14部经典,以及礼、辞赋、诗、文的源流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发展情况。

朱先生希望借此启发读者对国学生发兴趣,进而引领他们走上研习经典的大路。同时他也特别强调,读他的导论不等同于接触经典本身,阅读原典、见识原著方为正道。

经典导读类的书好坏与否,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趣味性,二是知识性。朱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优秀的语言表达,使这两者得到了较好结合。

以讲解《诗经》为例,从知识性看,解答了一些我一知半解的问题:《诗经》中的作品原本便为政教而作还是后期捆绑?譬如《关雎》与“后妃之德”的联系,着实牵强。如为提笔前既定,与政教的联系机制如何?如为后期捆绑,为什么会被选作捆绑对象?书里将诸如此类联系背后的原因与过程讲得很明白。

从趣味性看,他对诗的源头有一段浪漫的论述:“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当回肠荡气。……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直到称意为止。”

从前也朗读和背诵《诗经》,却从没有读到这段话时的美好心境,一时分不清究竟是顿悟了《诗经》的美妙还是朱自清先生的遣词用句在起作用。

附录部分由先生的6篇文章组成,依次为《什么是文学》《古文学的欣赏》《文学的标准和尺度》《语文学常谈》《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论教本与写作》,从中可见他对文学、文字学、国文教学等的一些观点看法,有些带着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印记,有些于今依然有益。

如他所言,要把这本书当作一只船,航行到经典的海里去,亲身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