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好

点击上方蓝字,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BACD正确;B有误,《史记》为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自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D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A错误。B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故B错误。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故C错误。D正确。

4.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但当涉猎(只,只是)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卿言多务,孰若孤(人称代词,你)

D.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

B

点拨:A项中的“更”解释为“另,另外”;C项中的“岂”解释为“难道”,“孰”解释为“谁”;D项中的“乃”解释为“于是,就”。

二、文言文阅读

5.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用课文原句填空)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选自《三国志?吕蒙传?表传》

《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系相同的一项______A.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B.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C.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D.宜乎众矣/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______A.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DA.辞:告辞/推辞。B.见:同“现”显现/了解。C.省:熟读/反省。D.宜:应该/应该。B停顿为: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①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②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

①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主持。“涂“通“途“,道路,仕途。掌事,掌管政事。句意为: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②句中重点词:始,开始。笃志,意志坚定。句意为: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过寻阳时)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鲁肃(亲切地)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①,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②,夜不能寐。病中瘳③,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孙权爱将》)

①侧:附近。②咄唶(duōjiè):叹息。③瘳(chōu):病愈。

(1)解释下列句中加划线的词。

(1)见往事耳()

(2)即更刮目相待()

(3)欲数见其颜色()

(4)则喜顾左右言笑()

(2)下列句中加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卿今者才略;C.欲数见其颜色D.又恐劳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

(4)结合两文,说说孙权是个怎样的人。

(1)了解(2)另,另外(3)多次(4)回头看

B

(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2)吕蒙没有赶上受封就病了,孙权把他接来安置在自己所住的馆舍附近。

孙权是个爱惜人才、贤明的君主。

8.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诣:拜访。②虞(yú):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拍。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计安可不豫定()

(4)因为肃画五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4)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都是鲁肃对吕蒙“才略”的评价,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两句话中鲁肃的情感并分析原因。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5)这两段文字的最后,都提到了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是吕蒙学有成效的一个见证。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推托(2)知晓(3)怎么(4)于是

现在长江东西双方虽然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和虎一样的人,怎能不事先预定好应急方案呢?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1)文中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之后,才略有了很大进步,此句表现出鲁肃惊讶和赞叹的心情。(2)文中铺垫了鲁肃轻视吕蒙的前情,而吕蒙在鲁肃面前展露真才实学以后,鲁肃被其折服。此句包含了对吕蒙的尊重、赞叹,以及一丝愧意。

示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的敬才、爱才。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初,张咏在成都,闻淮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张咏劝学》

[注]张咏:宋朝名臣。准:寇准,宋朝宰相。学术:学问。出陕:出任陕州知州。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及准出陕()

准莫谕其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3)有人认为[甲]文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1)推托研究儒家经典只,只是等到明白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

(3)(示例)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4)《张咏劝学》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孙权劝学》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

9.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蹊xī:踩踏,践踏。挞tà:用鞭子或根子打。曷hé:为什么。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更上一层楼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枕戈待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以刀劈狼首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答案(1)B(2)B(3)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

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

(4)D“内心惊惶”不正确,王冕面对神像“恬若不见”

[参考译文]

[乙]王冕,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进入学堂,听学生念书;听完,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忘记了他的牛。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踏了田地。(王冕的)父亲生气了,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又像以前(那样)。(王冕的)母亲说:“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挨着寺院住下。夜里偷偷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照着佛像前的灯光读它,读声琅琅一直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然)是小孩,(但是)心神安静好像没有看见。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认为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他努力学习,最终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