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06/4619541.html

话题

音频

探究

视频

辟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自古以来,外交工作就是个考验智慧手腕的苦活。

而放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史上,外交这“苦活”,更是一代代奇招迭出,多少连横合纵的智慧,困局下力挽狂澜的精彩,今天早已被奉为智慧宝典,惹得多少奋斗中人掰碎了学习。但比起这些精彩事儿,同样值得记住的,却还有另一类“蠢事”:历朝历代,那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比如下面这四桩“蠢外交”,桩桩都是“好牌打烂”的典型,结局看似啼笑皆非,但细品其中过程,却都是永不过时的警醒。

一:楚怀王背盟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狂飙突进,拍翻了老对手魏国后,就朝着关东诸国呼啸杀来。熟料两个新对手,却成了强劲拦路虎:到公元前年时,战国列强已形成了秦楚齐三足鼎立的态势。特别是楚怀王执政的楚国,国力也正是强盛时,不但是列国抗秦的纵长,还和齐国结成联盟,俨然一把好牌在手,“强强联合”的效果也极好——齐楚联军一度拿下秦国重镇曲沃,把志在天下的秦国,牢牢怼在函谷关内。

对这个严重局势,秦国当时不能坐视,应对的办法,也是相当简单粗暴:骗他扔牌。

怎么扔?也就有了史上著名的“张仪使楚”剧情:秦国外交家张仪出使楚国,号称只要楚国跟齐国断交,秦国就送给楚国六百里土地。楚怀王一听就两眼放光,饶是满朝文武苦劝,却还是一脚就往秦国陷坑里踩。先爽快和齐国“分了手”,盟友活活变了仇家,再伸手朝秦国要地,却不想被秦国干脆爽约,结结实实被耍一把。不甘被耍的楚怀王一怒动兵,可秦国只是怕齐楚联手,却不怕和楚国单挑连续“单挑”几场,都把楚国打的大败。

更严重的后果是,被秦国白耍一通,又和老朋友齐国结了仇,趁楚怀王被秦国打花,齐国也连连爆锤,昔日“小弟”韩魏各国也趁火打劫。曾经堪与强秦争锋的楚国,就这样一步迈错,跌入了衰退深渊。

后人说起这掌故,常笑楚怀王蠢,可这事也好有一比:就好比有人说,放弃眼前既定的发展战略,就可以立刻拿到眼前的一笔钱。这样的纠结抉择,各行各业,多少人又曾做对过?

许多不可思议的愚蠢,都是从这样短视的贪婪开始。

二:齐闵王乱打

比起被坑惨的楚国来,被楚国的“分手”的齐国,却是秦国更狠的对手。

如果说楚怀王时代的楚国是“强盛”,那么齐闵王时代的齐国,却堪称如日中天。由于继承了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励精图治的家业,即位后的齐闵王,腰杆子就十分粗壮。甚至还逮住秦国一顿暴打,连函谷关都一度拿下。对付这样一位“牌更好”的对手,叫他主动扔牌当然有难度,但秦国却很快松了一口气:这齐闵王,简直是乱砸牌。

战国弱肉强食,列强征战本不奇怪,但稍理智些的强国,都要讲究个量力而行。哪怕后来强到一家独大的秦国,也通常是拉一家打一家,用尽“远交近攻”的手段。可放在齐闵王身上,这事全省了,他的套路,就是“不服就干”。

于是,短短数年间,兵强马壮的齐闵王,一直是四面出击,不但一度和秦国并称“东西帝”,外交更到了“逮谁灭谁”的地步,一头没打完,另一头就接着打,稍擦出点火花,接着就是大战火,以《战国策》的统计是“南攻楚五年……西困秦三年”,几乎就是撒开了拳头四面乱打,效果如何?套《史记》的话说:诸侯皆惧。

可这威风八面,代价也惨重,再强的国力,也禁不住这一通糟蹋。于是没折腾几年,齐国就闹的国力疲敝。而且“诸侯皆惧”的代价,就是集体拉仇恨,以往大家联合抗秦的套路,变成了大家联合抗齐,连老对手秦国都加入了“抗齐联军”,然后就是五国联合伐齐,接近巅峰的齐国被狠踹一脚,彻底跌入了谷底:一度七十座城丢光,虽说艰难复国,却是一蹶不振。

空有蛮力,缺少理性头脑,热血的背后,就是蠢。

三:慕容超抢乐师

东晋末年,未来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大权在手,成为东晋“车骑将军,提督中外诸军事”。但刘裕毕竟出身低微,想要权位稳固,还必须有拿的出手的战功立威。可东晋北面的北方大地,正是一锅粥的“五胡十六国”时代,贸然趟这浑水,东晋国内的阻力也极大,没有摆上台面的由头,万万动不了刀兵。

偏偏这节骨眼,有个人却偏偏撞到了刘裕的刀口上:南燕皇帝慕容超。

南燕,是慕容鲜卑家族分裂出来的政权之一,作为《天龙八部》里慕容复日思夜想的“大燕国”,此时的南燕,却正是天灾人祸不断时,原本就打不起仗。好在周边的几家“邻居”,各家都有难念的经,只要夹起尾巴做人,和平日子也不是梦。偏偏南燕皇帝慕容超,却是个有权任性的文艺青年。这位相貌俊朗的小伙,登基后更沉迷于音乐,为了享受音乐享受生活,竟悍然抢掠东晋边境宿豫城——抢来两千五百多青年男女,送进教坊司当乐工。

这番胡作,后果十分严重。本来南燕上一代皇帝慕容德,跟东晋的关系还不错。而且此时刘裕身边,麻烦也不止一个,特别是岭南枭雄卢循,才是刘裕想拿来开刀的“对象”。没想到慕容超这一闹,刘裕正好刀口北调——精锐的东晋大军呼啸北上,把疲弱的南燕打的稀里哗啦。慕容超本人被抓到建康杀头,三千多慕容王族成员被灭——玩音乐的后果,玩死整个国家。

有权任性的代价,慕容超就是好榜样。

四:北宋拉高丽

宋神宗登基后,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全国铺盖,国家实力直线上涨,大宋朝信心也爆棚,除了在西线高歌猛进,摁住吐蕃西夏暴打,不停开疆拓土外,宋神宗的眼睛,更盯上了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可辽国毕竟是《澶渊之盟》“法定”的“大宋好弟弟”,轻易不能撕破脸,那就在辽国背后“捅一刀”——拉拢高丽。

于是,一直都是辽国小跟班的高丽发现,他们和北宋的关系突然进入“蜜月期”。每次高丽使节出使大宋,大宋给他们的待遇,竟然比他们“老大”辽国还高规格。宋神宗年间时,每年仅两浙地区,分摊的“接待高丽使者费用”就有两万四千官钱之多。到了宋哲宗年间,朝廷每次拨给高丽使团的费用,更是有十万贯钱之多。如此优厚待遇,当然惹得高丽人眼热,找个由头就要往大宋跑一趟,热热闹闹诉一番衷肠(搂一趟钱)。

那这热闹关系,效果如何?当时的大文豪苏轼,就上奏怒斥过这坑爹操作:宋太宗北伐时,就拉拢高丽夹击辽国,结果高丽收了大宋的钱,却是啥事都没办,现在大宋怎么还犯这个傻?

事实是,这次高丽的表现,也确实没进步。后来北宋“联金灭辽”,也要高丽帮忙,收了大宋这么多钱的高丽,还是一声不吭。再后来靖康之耻降临,病急乱投医的宋钦宗找高丽求救,人家还是不吭声。

更坑的是,北宋末年时,北宋使臣出使辽国,到了后差点鼻子没气歪:辽国境内的佛寺,其富丽堂皇的大佛,看的北宋使者啧啧称奇,细看却被雷倒——“皆神宗赐高丽之物”。大宋为拉拢高丽,咬牙砸钱送的礼物,却被高丽一倒手,拿来“孝敬”辽国了。“夹击”辽国的重大战略,就这么闹了笑话。

其实理论上说,这计划没毛病,但执行之前,总要弄清楚对方的状况。知己不知彼,理论上的英明策略,当然成了蠢操作

参考资料:《宋史》、《战国策》、《史记》

团队作家

原创不易,且赞且珍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