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在写作上与左传有什么不同

《战国策》在写作上与《左传》有什么不同?

从《春秋》到《左传》、《国语》,再到《战国策》,历史散文是不断地发展的,由纲目式的大事记发展到栩栩如生的具体的历史叙述,由历史的实录发展到人物形象的描绘。表明了文学性不断地在增强。通过《战国策》与《左传》的比较,我们就可以认识这一点。

《左传》是编年史,《战国策》是国别史,按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分别记述。原本大概是战国策士们的参考书,汉人刘向见它“错乱相糠”而加以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后又有散失和经后人校补过。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的谋臣策士,特别是纵横家的活动和言论。由于是国别史,不需要象《左传》那样,把同一事件按年月分隔开,所以记叙事件一般更连贯、更集中。

《左传》与《战国策》在叙事中虽然同样重视人的描写,但《左传》以记人为主的篇章毕竟很少,而《战国策》则较多,《秦苏始将连横》、《荆轲刺秦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善说赵太后》、《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等等,都集中地表现一两个人的品质性格。主要的目的已经不是记事,而是刻画人物,事件是为人物而安排、选择的。如上列后面的三篇,分别刻画鲁仲连、触蕾、唐且,都是先交代他们出场的背景,造成一种非他莫属的气氛,给人以不凡的感觉,然后写他们解决矛盾的本领、见识、口才、胆略;最后以矛盾的解决衰明他们的成功。这些例子在《战国策》里是很多的。

《左传》记事重真实,《战国策》重神似,所以多夸张虚构,往往摄取了人物事件的典型特征,用漫画般的手法进行勾勒。《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设客孟尝君》等就是如此。其中的情节,有真的,也有假的。真的经过了作者的精心提炼,假的也虚设得合情合理,使人物更富有个性、精神面貌更加鲜明。

《左传》的语言精练严谨,而《战国策》则长于铺陈、流畅恣肆,气势激昂。《秦苏为赵合纵说齐宣王》一段,与《秦苏始将连横》开始一段,都可以作为代表。因为这是记载纵横游说活动的,所以必然地反映了那种雄辩夸饰的风气。此外,《战国策》中多用寓言和小故事,《楚策》中就有“献不死之药”、“狐假虎威”、“骥遇伯乐”、“郑袖谗魏美人”等,都写得短小精巧,情节有趣,寓意深刻。

《左传》和《战国策》虽然都是记录历史的书籍,但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左传》和《战国策》对后人研究古代史,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喜欢历史的朋友,您会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