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表示死亡和坟墓的用语。
死亡和坟墓是人的最后归宿,在典籍诗文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示词语,有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使用范围有别,有的来深于一个典故故事,也有的词义由于发展演变而源流大异……
人丧失了生命叫“死”。《论语·先进》:“未知生,焉知死。”也叫“亡”、“死亡”。《左传·成公二年》:“其死亡者,皆亲昵也。”又称“物故”、“故”。《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悦组》:“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死亡又称之为“物化”、“化”。《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辞》之二:“居然同物化,何处欲藏舟.”佛家称之为“坐化”,道家称之为“羽化”。《资治通鉴·后晋开运三年》:“深意卒,方简嗣行其术,称深意坐化。”胡三省注:“崇信释氏而学其学,专一而静者,其死也,能结跌端坐如生,谓之坐化。”《晋书·许迈传》:“玄(许迈后改名曰玄)自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羽化者,本指昆虫由幼虫或蛹长出翅膀,变为成虫,道家用以指飞升成仙。
唐李白《过彭忿湖》诗:“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后来道教有病死者,也称羽化。神话及宗教称长生不老的人为“仙”,因婉称人死曰“仙去”、“仙逝”.宋韦居安《梅俐诗话》引李晶英《诗注》:“山谷滴居宜州城楼,得热病,病中以檐溜灌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红楼梦》第二回回目:“贾夫人仙逝场州城.’,《搜神后记》卷一记载了一个传说:“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千年后,化鹤归辽,后人因以“化鹤”比喻去世。元邓文原《郎中苏公哀挽》诗:“夜静燕台山月冷,氏疑化鹤一归来。”
人死又曰“归”。《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亦曰“归休”。晋陶潜《游斜川》诗:“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礼.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因尊称人死曰“归天”,也作“归西(“上西天”)、“驾返瑶池”等.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大归,指最后的归宿,后因称人死曰“大归”。唐顾况《祭李员外文》:“先生大归,赴哭无由。”人生命的极限,即是死期,因称死期曰“大限”。
唐韩愈《祭薛中垂文》:《长途方聘.大限俄穷.叹红楼梦》第六九回回目:“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人寿罕过百岁,故又以“百年”为死之婉称,如言人死曰“百年之后”、“百岁之后”。《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郑笺:“居,坟墓也。”《史记·高祖本纪》:“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佛教称人死为“归真”(故称坟墓曰“归真室)、“归寂”等。《释氏要览·送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盘、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佛家还有“归元”等等称呼。
人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无可忌讳,因婉称人死曰“不可讳”《里战国策·魏策一》:“公叔即不可讳,将奈社仪何?”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己不得舒愤该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亦省作“不讳”。《汉书。魏相丙吉传》:“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又婉言人死曰“逝世”、“去世”。明无名氏《运悦记·剪逆闻丧》:“小人到家,老夫人已去世了。”又讳称人死曰“老”.《红楼梦》第十五回:“以备京中老人口,在此停灵.”
古代大夫等有地位的人死曰“卒”,曰“终”。《礼·曲礼下》:“大夫死曰卒。”《礼·值弓上》:“君子曰终,小人曰死.”人自然死亡曰“寿终”.《史记·陆贾列传》:“陆生竟以寿终。”古代天子诸侯常居治事之所叫“正寝”。《旧唐书·魏征传》:“征宅先无正寝。”后因称年老死于家中曰“寿终正寝”。《封神演义》第十一回:“你道联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