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偶遇前夫,是什么样的体验?
有人心绪难平,怒目而视;有人装作不认识,一笑而过;也有人若无其事地打招呼。
汉乐府中就有一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偶遇前夫的情景,读完相当解气。
这首诗名为《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是一首汉乐府,最早收录在南朝学者徐陵所编撰的《玉台新咏》。
从诗歌的主题来看,这是一首弃妇诗,但它又和绝大多数充满怨恨和谴责的弃妇诗大不相同,没有怨愤,有的只是平静。
这首诗中有三个主人公,一个是被抛弃的女子,一个是女子的前夫,还有一个是始终未曾露面的男子的新欢。
全诗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只是截取了一个巧遇的镜头,创造性地以男女之间的对话,生动又逼真地展示了三个人物的形象,宛如一幕话剧,令人叫绝。
诗歌开头两句“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没有一字废话,直入主题,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蘼芜”这个意象颇值得玩味,根据记载,这是一种可以令妇人多子的香草,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女子已经再嫁了。
既然能够再嫁,那说明女子被休弃应该不是犯了“七出之条”,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句,为男子的喜新厌旧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两句,是女子的行为和语言描写,一句“新人复何如”,统领后文。
有些人一直纠结于“长跪”二字,觉得女子太低声下气,其实这“跪”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有些差别。
这是古代表示庄敬的一种礼节,就像《战国策》里的“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女子的这个举动,不是屈辱的,恰恰反映了她大气的一面。
接下来的几句,都是男子对“新人复何如”的回答。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这是一个总结性的回答,新人虽然也还好,但还是比不上你这个旧人。
当初女子为何会被男子抛弃?这说明当时在男子的心中,女子是比不上新人的,然而这才过了多久?新人便又遭到了他的厌弃,这短短十字将男子喜新厌旧的嘴脸刻画得穷形尽相。
接着男子又开始具体说新人在哪些方面比不上前妻。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这是说明两个女子的外貌并无太大差别,只是新人不如眼前的女子灵巧能干。
“颜色类相似”,再次揭露了男子贪新厌旧的心理。
那么“手爪到底是如何不相如呢?”
新人会织黄绢,每日只能织一匹,可是当年的女子却会织白素,一日能织五丈多。
一匹大概是四丈多,再加上白素比黄绢贵,所以可想而知,在这一方面,新人是比不上眼前这女子的。
从男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女子的勤劳能干,可就是这样一个颜色不输他人,灵巧贤惠的女子,却被抛弃了,这让我想起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刘兰芝被休弃是因为婆婆的缘故,可是文中的女子呢?说白了还是因为男子见异思迁,厌旧贪新。
整首诗来看,女子的形象很正面,勤劳能干,美丽贤惠,而且找到了新的归宿。反观男子,喜新厌旧,新婚不如意,十足的“怨夫”形象。
所以虽然这是一首“弃妇诗”,但很多女子却觉得读来很是解气。
不知你怎么评价这首诗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