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此,本单元整合设计着重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发展思维,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诵读诗歌,体味诗中优美的意境。在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体会先秦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二、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左传》《战国策》《列子》和《诗经》等文学常识;学会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朗读并背诵课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诵读《关雎》和《蒹葭》,明确《诗经》的文学地位;识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经》的语言特色,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认识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词汇和特殊文言句式。
难点:1.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掌握文章作者情况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3.感受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深厚内涵。
三、学习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括三篇文言文和两首诗歌。本单元选入的诗文,是先秦两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对学生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重要作用。
文言文课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这些课文既巩固训练了文言文基础知识,又体现了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特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两首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诗经》中的文化意涵和审美意涵,对学生语文学习尤其是诗歌赏析深有启发。
四、学情分析
对于初四学生来说,通过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有了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毕竟太少,文言基础很薄弱,因此,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己预习,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另外,学生习惯死记硬背文言文基础知识,很难迁移和运用。因而,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