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中国历史上能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两个半,其中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还有半个就是曾国藩。
毛主席曾说过,放眼中国近代,他只佩服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出身平平,三十九岁做了二品侍郎,四十二岁成了湘军统帅,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担任总督长达十余年,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亦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曾国藩一生的成就,用简短的两段介绍是远远不够的,世面上关于曾国藩的书籍不胜枚举,无论是他的事迹、名言还是家书,每一本、每一章,甚至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读。
坦率地讲,我并没有通读过任何一本曾国藩相关的书,也自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完一本书,仅仅只是偶尔在途中听书,即便是这样,也受益匪浅。
最近听《曾国藩为人处事之道》,里面讲到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对照于现实生活,才发现原来很多道理,前人早就告诉了我们,只是以前没有去理会其中的深意罢了。
-01-
第一戒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这第一戒通俗点说就是,一直获利的事情就不要做了,所有人都想去的地方就不要去争了。
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比如炒股,经历过几次牛市和熊市,也经历过股灾和熔断过后,我发现买股票这事一定是反人性的,永远要站在大众的对立面。
也就是说,股市永远会遵循一个规律,即8赔1平1赚,当大伙儿都对股市不屑的时候,就是建仓的时候,而当身边的人个个都是专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并给别人推荐股票的时候,那必然是离大跌不远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唯有投资不是。
这个世界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那只能是骗局。
刚退休的超人李嘉诚也说过,永远不要想着挣最后一块铜板,看李超人总能穿越资产涨跌的周期,最近几年又在国家楼市调控前就卖掉了房产,正是将那句“久利之事勿为”演绎到极致。
除了股市、楼市,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遵循这个道理,像之前的很火爆的P2P,今后在严格的监管下,还能是久利之事、众争之地吗?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一百多年前,曾国藩就已经告诫过我们了。
-02-
第二戒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这第二戒讲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只要是凡人,就会有缺点,就会犯错误,如果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或者一点小隔阂,就否定了别人的好,这就是小肚鸡肠了。
我们常说人要有度量,落实到执行层面上,即待人接物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我也常常告诫自己,遇到事情要先过一遍脑子。比如,有些人总是易怒的,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发脾气,而她们在愤怒的时候,说话很伤人,这个时候,就尽量去想她们好的一面吧。
-03-
第三戒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这第三戒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经常说别人多傻比,说自己多牛逼。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而夸自己的长处,特别是在公众场合,这绝对是情商超级低的表现,甚至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根。
汉高祖刘邦曾经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或多或少与他这种性格有关。
曾经的我也觉得什么都懂,总爱在人面前夸夸其谈,会一点东西就喜欢四处吹嘘,殊不知,自己在胡喷乱侃的同时,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而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恰恰是最傻逼的表现。
随着阅历的提升,我才慢慢明白,可以夸别人,但绝不要抬自己,这个社会,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才是正道。
-04-
第四戒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这第四戒,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前半句讲的是利益不要独吞,一定要与大家分享,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后半句呢,说的是谋划不要与众人一起讨论,跟几个有主见的人一起就可以。
太精辟了!
真正领悟到这一条精髓的人,现在估计也都是各领域的大咖了,只有会分享,才会让别人愿意来合作,如果好事独吞了而让别人白忙活,估计都是一锤子买卖。
好比吃鱼,您已经吃了中段,还要把鱼头和鱼尾都梭罗干净了,那别人只能吃鱼刺咯。
谋划事情,人多了是没有结果的,比如公司做决策,什么时候看到真正的决策是员工大会做出来的,往往都是几个大佬们一商量,就这么定下来了。
还是说到买股票,如果你通过研究,本来非常看好一只股票,结果买了之后跟别人一讨论,经过七嘴八舌一议论,反而会影响你的情绪和判断。
战国策上讲,“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说的也这个道理,即谋求大事的人,不必与人商量。
-05-
第五戒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第五戒,说的就是人要勤奋但别骄傲。
这里的庸人说的就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也没有什么才气,只能依靠勤奋解决温饱或成就事业。
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以凭借才气走一下捷径,他们比我们这类庸人更容易成功,但是最后失败的都是那些孤傲自大、故步自封的。
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现今所有的鸡汤文中,都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说曾国藩小的时候,资质愚钝,夜读经文无数次,就是背不下来,最后藏在房梁上的小偷实在看不下去了,下来跟曾国藩说,“这么笨还读书干什么?”,然后小偷将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
不论这个故事是否杜撰,但后来曾国藩勤奋读书、坚持不懈,靠着非凡毅力和超人付出,也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06-
第六戒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这第六戒是说,办大事,首先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见识,并以才能作为辅助;而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时候,也会被带偏了节奏,比如之前网上很流行一句话叫做,“选择大于努力,机遇远比能力重要”。这句话,没毛病,因为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这句话都一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但是忽略了一个前提,叫谋事在人,好比那一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个前提是要先有准备。
现在回想从前的路,我也总会感叹错过了这个、错过了那个,其实哪是错过了,而是就没想去抓过,因为根本就没有准备过,谈何错过呢。
曾国藩说“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我也足够相信,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尽人事,听天命!
更多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