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历代帝王的上百种称谓,每种称谓都

中国帝王有数千年的风云,而他们的称谓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目前,从史书典籍中还不能确切知道历代帝王到底有多少称谓。帝王的自称、他称、对称,每个时期都在不断变化。一个时期一个王朝,帝王称谓就可能达几十种,一个时期,存在不同的王朝,甚至不同民族的王朝,帝王称谓更是数不胜数。但帝王的称谓再怎么变化,下面这百种帝王称谓足以能涵盖大部。

大禹

清代学者陆以湉在《冷庐杂识》卷四《君》中记载:“君,《尚书》称辟,称元后,称皇帝;《诗经》称天子;《礼记》称后王;《战国策》称陛下;《史记》称上,称巨公;《汉书》称朝廷,称天辟,称至尊,称圣上,称县官;《后汉书》称上帝,称天公,《独断》称天家,称大家,称官家;《三国志》称明上;魏晋南北朝称官,称殿下;《后魏》称皇上,《左传箴》称君天;《北史》称大尊,唐朝时,宫中称宅家,《唐语林》称崖公。”

商汤

陆以湉简短的一段共列出帝王称谓达25种之多。当然这不是所有的帝王称谓,不仅唐朝以后的没有,就连唐朝以前的也不完整。这25种帝王称谓也占不到四分之一。

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王”可以说是古代帝王最早的专用称谓。殷商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王作三师,右、中、左。”王字的构造是从士转化而来,意为士兵的首领,对士兵发号施令的人,所以即为首领,为王。到了春秋之时,周王往往被称为天王。《独断》记载:“天王,诸夏之称,天下之所归往,故称天王。”天王即天下之人所顺从的首领。同时,春秋时期,楚国、吴国、越国的国君都相继僭越称王,而作为天下共主周王也称王,则显不出更高的政治身份,故加“天”以别之。天王即周王,而楚王、越王、吴王等级自然要低。

周武王

到战国时,诸侯各国都相继称王。在这种情况下,诸侯之雄者就要选用威临于王之上的称号,此时出现了“帝”。自从帝成为最高的称号后,王相对就降了一级。《国语》:“荒服者王”。(王,王事天子)

魏晋南北朝时,几个政权并立存在。其中的一些人走上帝位往往要先称王,再称天王,最后才称帝。此时,帝高于天王,天王高于王。后赵的君主石勒就曾在晋元帝大兴二年(年)称赵王,到了晋成帝时称赵天王,之后才敢称帝。

秦始皇

先秦时,帝王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号是“后”或“元后”(元,首也。)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象人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相传夏朝的帝王不称王而称“后”。《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夏禹传位于儿子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尔雅》:“君,后也。”看来,先秦时,后曾是帝王的一个称谓。

天子是古代帝王最为常见的称谓。《礼记·曲礼》记载“君天下曰天子。”君临天下者只有帝王一人,而此人被称为天子。《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顾名思义上天的儿子,既为上天之子,又是天下人之父,因周人称父为公,故天子又称钜公或巨公。《史记·封禅书》记载吾欲见巨公。”

汉武帝

皇帝成为帝王的专有称谓,众所周知,乃千古一帝秦始皇定下的。从此,天下只有帝王一人可称皇帝,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袁世凯称帝结束。但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和帝虽然经常组合成皇帝一次,但皇和帝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皇非帝,帝非皇,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会在文章中专门讨论,现在我们再讲讲关于帝王的其他称谓。

君在古代虽然是一个广泛群体的称谓,但帝王同样可以称君。君谓有地者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作为帝王的称谓,使用较早。《古文尚书·大禹》记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听起来就相当霸气,也只有帝王能承受,一般人无能力也不敢承受。

汉光武帝

与君相搭配出现的关于帝王的称谓,更是不胜枚举。

君王司空见惯,先秦《左传·文公元年》载“宣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唐朝白居易《长恨歌》中“从此君王不早朝。”

君上,虽不常见,但在历史上一直使用。先秦《荀子》载“君上为尊,不诚则卑。”宋代《唐语林》“上都者,君上所居。”

君子,即可作为广泛的称呼,又可作帝王之称。《秦风》载“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郑玄注:欲见国君着,必先令寺人传告之。

隋文帝

君人和人君。《战国策》载“臣闻古之君人。”《礼记·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大君和君父。《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曹植《求自试表》“言不贼遗于君父。”

主作为帝王的称谓,先秦之时已有之。《管子·七臣七主》载:“君法则主位安,臣法则货赂止。”《韩非子》“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与主搭配,作为帝王称谓的相关词语也非常之多。

唐太宗

主君和君主。《史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当然,主君在有些地方也可称卿大夫,甚至可以作为广泛的尊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君主作为帝王称谓,可以说最为常见,在此不多表。

主公,这一称谓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经常见到。《三国志》“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主上,《资治通鉴·唐高宗》“主上欲灭高丽,必先诛百济。”

元世祖

人主,《后汉书》载“肇命人主,”李贤注:人主,人君也。世主,《三国演义》载“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应假之权宠。”国主,《三国志》:“君为王臣,世受汉恩,国主危难,曾不倒戈。”当然与主搭配的帝王称谓远不及此,只是这几种常见而已。

关于帝王称谓的自称、对称、他称,大体还有:朕、孤、寡人、予一人、吾、我、俺(明代)、不谷、大家、官家、予小子,今上、足下、至尊、圣人、圣皇、圣上、皇上、老爷、万岁爷、老佛爷、天家、天可汗、大汗、国家、天王。而皇王和皇辟虽为帝王称谓,但皇在先秦时为大、美之义,为形容词,非后来皇帝中的名词。

明太祖

上面所列举的帝王称谓总共大约在八九十种,这些都是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依据的。但我相信古来帝王的称谓远不及此。所以才敢说,帝王的称谓一定可以达到上百种之多。还有一些称谓就隐藏在某些古文献中,等着我们去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