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文:青年谈历史图片:来源网络
前几日上海流浪者沈巍因“国学大师”、“审计局公务员”、“金句流浪汉”、“垃圾分类倡导者”、“复旦大学高材生”等标签,在各网络视频平台而人气爆棚,那段时间他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不仅在抖音、而且腾讯新闻、百度等一些媒体相关的都有他的报道,其火爆点就是“国学大师”以及他提倡的垃圾分类和他亲自捡垃圾,这两种前后的对比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反差。而对于这样一位饱读诗书,满腔儒家仁义道德的“大师”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在捡垃圾为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不符合他的身份。
沈巍在一次和粉丝谈论的时候透露,他曾经是在上海某审计局工作的,但是他经常的在单位捡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样的一个行为被单位的领导认为他的精神上有问题,经过内部的商量于是将他停职。但是他除了捡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外,他还是一位国学大师,他为何不利用他的这一优势去闯一番事业?为何一直在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着?这就不得不引人遐想,但是他自己没想到的是,他会有一天被网友发现,并且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变成了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网红。
我在浏览这些信息的时候发现有人说“流浪大师”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今天我就将流浪大师与诸葛亮详细的做一下对比,看是否和这位网友说的一样。
沈巍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说,他说:“我想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再不然也愿意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说实话,如果是其他人我们一定会觉得他是吹牛,是炒作,但是就那样一位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怎么可能去炒作自己呢?流浪大师在那段时间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很经典,如果没有饱读诗书根本不可能出口成章,句句经典。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诸葛亮和沈巍的出生
沈巍
据说沈巍之所以选择流浪,是因为和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经常性捡垃圾换书看,但是一捡就是几十年,他的这个捡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长大后他进入审计局工作,但是也没有停止他捡垃圾的习惯,所以审计局的领导觉得沈巍精神上面有问题,于是就对他进行了停职,离开审计局的他从此就进行了长期的流浪生活,对于能够放下名利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诸葛亮
据记载,诸葛亮9岁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12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他而去,可想而知,才12岁的他就独自一人生活在那么烽火狼烟的年代,但是诸葛亮的成功离不开他流浪的生活,所幸的是,虽然说他过起了流浪生活,但是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流浪的生活中也体会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的重要性,他在流浪生活中更加的感悟到了思考天下大事的基础,这位他以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财富。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他们二人的文采
沈巍
沈巍我们大家应该都从很多短视频中了解到,他出口成章,他在面对陌生人的镜头时依然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战国策》、《论语》等,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他的知识可以说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有人还做过一个锦旗送给他,锦旗上写着: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八个字,从这八个字就可以看出,沈巍他的文学水平可以说是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高度赞扬的。沈巍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走红,跟他的文学是息息相关的。他所说的每句话都是经典。
诸葛亮
诸葛亮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关于他的品德修养、智慧谋略以及他在治国、治军、理政、养民等方面的业绩是学术界所公认的。他所创造的那些散文、诗词以及他的思想言论,这些都被记录在史料里面,从他写的那些作品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上过历史课的都应该知道,诸葛亮的那些作品是多么的直击人心,就比如我们学过的一篇“出师表”,这篇文章相信大多数人都记得。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二人的书法
沈巍
前段时间沈巍在网友粉丝的要求下让他进行书法展示,沈巍在一位网友的书本上,写下了八个行书大字:“善始者众,善终者寡”,有网友更神奇的惊呼这八个字秒杀田英章,从沈巍的这八个大字我们可以看出,再没有时间经常练习书法的情况下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几乎很难得。如果给他时间去练习书法我想肯定又会是一个难得的书法大师吧。
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就喜爱书法,上图就是诸葛亮的书法作品:诸葛亮《远涉帖》,原石叫及拓本,从上面的文笔来看,懂书法的人都知道,这篇书法没有多少年的功底是很难写出来的,而且据相传,王羲之也曾经描摹过诸葛亮的书法作品。诸葛亮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流浪大师和诸葛亮都流浪过,两人的长相、文学、书法等都有共同点,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认为的呢?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互动,我是青年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