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浮躁,静下心来看一些书吧。简单了解过三皇五帝后,接下来看二十四史吧。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这是百度上对《史记》的介绍,第一次读书就看这两段话吧。
首先来看一下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以纪传体编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卷,约万字。二十四史是乾隆钦定的,事实上,民国时期曾试图加入新元史(元朝)扩充为二十五史,也有人试图加入清史稿扩充为二十六史,但是普遍公认的还是二十四史,即黄帝之后,明朝之前的历史。接着来看纪传体,纪传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该体裁形式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作品《史记》,就是我们现在开始看的这本。史书体例共有五种,这里发现了百度上的一个错误,第五个通史应该为断代史。编年体和纪传体比较好理解。断代史指的是一个朝代的历史,二十四史中除了史记外都是断代史。国别体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比如三国志,就是讲三个国家的历史。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目前接触的比较少,如果以后接触了再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起源在南宋。鲁迅和刘向(西汉文学家)对史记的评价都很高,刘向说史记:擅长讲述事情的道理,文字明晰(辩)而不浮华(华),质朴而不粗俗(俚)。这就是史记的一些背景知识了,还有一些没有注解,比如二十四史的具体书籍,司马迁的生平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写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